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宏观调控各项政策措施综合作用 我国经济增速可能略有放缓 央行发布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初步预计今年GDP增长超过10%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13:00 解放日报

  综合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 中国人民银行在14日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初步预计,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将超过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在1.5%左右。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形势良好。数据显示,前三季度GDP增长10.7%,CPI同比上涨1.3%。报告预测,第四季度我国经济仍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报告称,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宏观调控各项政策措施的综合作用下,预计我国经济增长在未来一段时期可能略有放缓,但由于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强劲,总体仍将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

  不过,央行提醒说,今后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固定资产投资和货币信贷增幅回落基础还不稳固,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仍较突出,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存在,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形势严峻等问题仍然有待解决。

  今后一段时间,央行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协调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合理控制货币信贷增长。同时,采取着眼于中长期的综合性措施,加快经济结构性调整,落实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基本平衡。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加快

  报告称,前三季度中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3万亿元,同比增长24.3%,比上年同期快2.1个百分点。

  报告称,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增长,商品住宅投资仍是推动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前三季度,中国商品住宅投资同比增长29.5%,比上年同期加快8个百分点;办公楼投资、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其他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5.8%、16.9%和10.1%。

  报告指出,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进一步提高,但购房贷款增速有所放缓。9月末,中国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3.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6076亿元,同比增长24.35%,增速比上年同期快5.54个百分点。

  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存在

  报告指出,虽然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形势良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保持相对稳定,但未来我国价格走势的上行风险仍然不容忽视,通货膨胀的压力依然存在。

  数据显示,2006年前三季度,我国CPI同比上涨1.3%,比上年同期低0.7个百分点,与上半年持平,但非食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涨幅稳中趋升。与此同时,我国生产价格指数(PPI)同比涨幅有所反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幅度仍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

  多种因素拉升贸易顺差

  我国近年来持续高增的贸易顺差,是中国经济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巨额贸易顺差,不仅造成了中国外汇储备额的迅猛增长,而且也引发了不少贸易摩擦。央行在报告中分析认为,加工贸易顺差是我国贸易顺差主要来源,而我国加工贸易出口约80%来自外商投资企业。2001年至2005年,加工贸易顺差年均增长28%,总额达4389亿美元,对同期贸易顺差的贡献率为207%。外资大量流向加工制造业部门,带动国内生产能力增加和出口扩大。2001年至2005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1.5%。2005年我国前100家最大的出口企业中,外资企业56家,比2003年增加了7家。

  从外商直接投资和加工贸易顺差与我国总体贸易顺差同时增长的情况综合分析,央行认为,我国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际产业转移,尤其是制造业从其他地区向我国转移。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05年,我国分别吸收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当年出口的21.8%、11.5%和8.3%,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分别占我国出口总额的21.4%和18.9%。与2001年相比,2005年东盟、韩国等在我国进口中的份额也分别上升,其在美国出口中的份额则分别下降了1、1.1和0.7个百分点。而同期,我国在美国进口市场的比重上升了5.8个百分点。

  世行最新季报预计

  今年中国经济增速:10.4%

  明年可望放缓至9.6%,投资可能反弹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 (记者 江国成 苏万明)世界银行14日发布的最新《中国经济季报》指出,2006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10.4%左右,2007年增速可望放缓至9.6%。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中国面临的主要经济挑战。

  世界银行认为,在采取宏观调控措施遏制部分行业投资过热之后,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从第二季度的11.3%减缓至第三季度的10.4%。出口增长继续大幅超过进口增长,经常账户盈余再创新高。贸易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有所上升,抵消了内需增长减缓的影响。

  《中国经济季报》称,中国宏观经济前景依然有利于经济增长。银行系统存在充裕的流动性以及利润增长率上升,投资可能会出现反弹,因此上升风险依旧存在。

  报告说,短期宏观经济失衡主要是外部的失衡,即急剧上升的贸易盈余。政策制定者仍然担心投资过热的问题是可以理解的。

  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郝福满指出,政府希望降低投资增速,从效率的角度出发是可取的,但如果没有消费的进一步增长,则有可能加剧外部失衡。在已采取降低投资增速措施的同时,采取促进消费的措施显得十分重要。

  《中国经济季报》指出,虽然宏观经济风险看起来是可以驾驭的,但继续减少流动性仍是很有必要的:金融风险依旧存在,信贷的过度扩张在未来可能会带来问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