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月入2000也能算新中间阶层?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13:53 云网 |
家庭月收入2000元,就算中间阶层。10日上午,“新中间阶层生活调查”的旅游行为调查结果公布,受访者家庭收入低限确定为2000元。由于进行此次调查的中国国情研究会负责人皆来自国家统计局,有着很高的权威性,所以调查被视为首次对“新中间阶层”进行标准定义。(11月10日《法制晚报》 调查者称新中间阶层有六大标准。虽然调查者称2000元这个数字只是最低标准,但 是我还是被这个调查惊呆了。凡有城市生活经历的人们都知道:即使是在不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这个数字也很难或仅够满足温饱生活,如何就能进入“新中间阶层”了?在大部分地区,即使个人收入2000元,你敢指望买房、买车、旅游、投资理财和品牌消费吗?更别提所谓六大标准了,什么自我实现,影响意识形态,对社会公共事务有影响力和发言权,什么生活必需的体面财富和闲暇时间,这是月入2000的人们敢想的事吗?我们不知道这个统计数字是怎么得来的。据报道说,这是中国国情研究会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内容包括旅游、汽车、品牌、理财、消费等八个方面,从北京、上海、深圳等47个一、二、三级城市调查的样本中得来。按理说够权威了,然而却无法令人信服,这只能说明,国情研究完全偏离了国情。这个调查显然具有某种虚幻的自我镇痛功能。因为按照这个标准,当今城市中除了乞讨、吃低保等最低收入人群,大多城市居民都可以堂而皇之地进入“中间阶层”了。因低收入和低保障而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难题和矛盾似乎都可迎刃而解,被淹没在“新中间阶层”所制造的快感中。有关部门大概也可以消除一些痛感,多一些欣慰。这大概才是国情调查机构所要营造的效果。问题是自我安慰往往带有自我欺骗的性质,鞋子舒不舒服只有脚才有发言权,而网民对此调查的认同度几乎为零。一项不被公众认同的社会调查,花费了大量社会成本却成为一条不严肃的“新闻花边”,其调查意义和公意基础到底在哪里呢? 不过,这个数字倒是可以从侧面揭示出时下社会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比如大学生就业难,比如高学历遇冷等。当大学生对工资的预期不到一千元,甚至出现“零工资”求职现象,当许多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报酬在2000元以下时,知识精英和社会收入的脱节无疑会令一些公共政策决策者倍感尴尬。而摆脱尴尬的最好办法,就是主动向知识精英的标准靠拢,让心理失衡的学子们获得一点心理补偿,让他们还没摆脱就业的愁苦,就一步迈进了“新中间阶层”。然而,民生的压力足以消除一切“忽悠”,这个调查最终只能“忽悠”调查者自己,暴露出其脱离社会,高高在上,罔顾基本国情,误导公共政策的面目。(司欣) 责任编辑:一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