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假“书记签名”何以畅通无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02:13 青岛新闻网-青岛早报

  据11月15日《新京报》报道,10月25日,山东齐河县警方侦破一起案件,今年以来有33人通过假冒的县委书记签名,进入该县各个党政机关。经查证,只有小学文化的无业游民时国祺,雇用他人仿冒县委书记的签名,不仅把自己和妻子“安排”进了审计局和劳动局,还收取他人钱财将多人安排至党政机关。

  一个假县委书记的“签名”何以能够畅通无阻?笔者以为原因有二:一是领导“签

名进人”现象在该地曾经存在或依然普遍存在,否则,不可能有那么多部门一见“签名”就言听计从;二是当地有关部门法律意识淡漠,监管不力,否则假县委书记的“签名”不可能长期瞒天过海,“签”出33顶官帽后才被发现。

  幸运的是,这只是一个假县委书记,只是一些假签名,警方可以在真县委书记的批示下,查证后予以“退人退钱”。但是,换个角度想想,如果是真XX书记的话,那些违背程序的进人“签名”批示会不会被严格执行呢?

  其实,答案不难得到。进人“签名”能不能被执行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看批条上签的是谁的“名”;另一方面要看执行者会不会执行。当然,要想让“签名”的批条顺利执行,“签名”的人必须有特权,普通老百姓显然做不到。无业游民时国祺恰好抓住了这一点。

  对于执行者来说,他们心里也像明镜一样清楚。但清楚归清楚,他们依然要“宁可信其有”,他们怕的不是“签名”,而是“签名”背后的权力。假冒的县委书记恰恰抓住了执行者的心理,巧妙地对“县委书记”的权力进行了寻租,利用假冒的“签名”忽悠了数十个政府职能部门,在县政府成功“安排”33名干部。假书记的一个“签名”尚且如此管用,何况真书记的“签名”或者“条子”、“电话”呢?

  一个社会出现几个“高级骗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扎根于公众心目中的官本位思想。只有执行部门严格按照程序办事,监督部门不断加强监督特权的力度,才能从根本上完善监督制度和监督体系,才能让冒充者彻底无机可乘。言非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