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郑汴一体”诞生的台前幕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08:59 大河网-大河报

  核心提示

  2003年,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出台《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作出了实施中心城市带动的战略,并提出了《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构想》,将郑州、洛阳、开封、新乡、许昌、焦作、平顶山、漯河、济源9市圈定为中原城市群,显示一体化发展。那么,郑汴一体为何在中原城市群的9个城市中率先实现一体化建设开通城际通道呢?连日来,记者采

访了参与中原城市群和郑汴一体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倾听他们道出其中的原委。

  人物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冯德显

  地理空间最优越

  在我省规划的中原城市群9个城市中,郑汴为何能够走在最前面呢?

  冯德显从地理空间进行了分析。他说,无论从地理空间、地缘关系还是其他方面考虑,郑汴率先一体化是一种必然选择。

  冯德显说,郑州与新乡、焦作距离并不远,但郑州往北有黄河阻隔。黄河滩地太宽,成为郑州跨黄河发展的一个天然阻隔。郑州向西走,与洛阳距离120公里,之间会被若干城市分割,同时洛阳本身实力较强,在中原城市群规划里,洛阳是个副中心,将与郑州形成一个“双核”结构。郑州南边的许昌倒是很想与郑州一体化发展,但是郑州眼下发展的大方向是向东向北。这与开封向西的发展最容易接轨。

  郑州至开封两个城市的空间距离是60公里,随着两市向东、向西的相向发展,实际相距只剩38公里。从郑州西郊到东边的省行政中心,驾车需要30分钟,而从郑州到开封也只有30分钟的行程。这个地域距离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城市空间了。所以,郑汴率先实现一体化发展,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人物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郑泰森

  功能互补最得当

  参与中原城市群发展研究的省政府参事、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郑泰森用“木桶效应”形象地说明开封在中原城市群的位置。如果把中原城市群中9个城市看做是组成中原城市群这只木桶的9块木板,开封就是其中最短的一块。通过郑汴一体化发展,开封这块短板给补上了,“木桶”容量增加了,中原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也提高了。

  郑泰森说,郑汴一体化率先实施,既有历史原因,也有新时期发展的驱动。要带动中原经济崛起,城市群里不能有拉后腿的,因此通过郑汴一体化带动开封发展是一种客观要求。同时,郑汴一体化也是做大做强郑州这个“龙头”的需要。

  郑泰森说,大家在讨论判断开封市城市功能定位时还发现,开封和其他城市不一样,特别是和郑州市有所错位。郑州和新乡、焦作、洛阳、许昌等市,工业基础都很雄厚,而开封工业基础较差。但开封旅游资源强、文化资源深厚、教育资源丰富。郑州基本属于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市民休闲、旅游没有去处。这方面郑汴正好进行了城市功能的互补。所以,将开封作为郑州的功能区,在做规划时提出开封能否作为“后花园”,作为一个命题提了出来。对此,开封市领导挺赞成。省发改委就向省里提出“郑汴一体化”率先发展的思路,开封作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的重要功能区进行规划,实现一体化发展。这样,既推动郑州发展,又带动开封发展,是两个城市的功能互补。

  两个城市功能互补,产业协调发展,具备一体化发展的良好基础。两个城市的上上下下都非常认同。这是郑汴一体化率先实现的又一个原因。

  人物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巡视员王冉

  产业结构最相配

  郑州向东部推进,客观上为郑汴一体化率先发展创造了条件。王冉说,从产业发展来看,郑州西进不太合适。因为郑州西部的荥阳、新密、上街、登封等都是传统工业区,对于这样一个以传统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相对成熟区域,下一步发展方向主要是巩固、提高和转型。而郑州东部的中牟,过去是以农业为主,工业上相对空白。从产业结构布局来说,这里就像一张白纸,在上边规划很方便。

  郑东新区正在崛起,其不仅是商务中心,还是研发中心,能为新兴工业提供技术上的支撑。而与此相呼应的是,中牟境内有着较多的非农业用的沙荒地,在国内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这一区域发展工业回旋余地相对要大一些。东进,是郑州发展的最佳选择。

  而此时,开封的西进正在有序推动。郑州向东走,开封往西去,两个城市越走越近。

  郑汴一体,拉动的还有中牟。中牟可以说地下没有资源,地上没有工业,经济发展水平总体比较低。在郑州、中牟、开封三个郑开大道的区域范围内,中牟发展成本是最低的,这也是城市布局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人物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耿明斋教授

  学者研究早着手

  在郑开大道通车前夕,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耿明斋教授在他的办公室里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谈到他长期研究的“郑汴一体化”由纸上蓝图逐步变为现实时,这位一向沉稳的学者禁不住有些激动。

  耿明斋说,开封的衰落一直刺激着他,他也一直思考着开封的出路。1996年,开封搞了一个“寻策问计到河大”活动,当时,他萌发了依托郑州寻求发展的想法。

  2003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作出了实施中心城市带

  动战略的决策。里面提到了中原城市群概念,将郑州、开封等9个城市列为中原城市群有限发展,他意识到这应该是开封复兴的重要契机,组织力量对郑汴一体化发展进行理论上的研究。

  为了弄清楚中原城市群建设的意义及对各城市发展的影响,他牵头组织民间课题组开始研究中原城市群。2004年4月16日,《河南日报》以整版的篇幅发表了研究报告。在将近两万字的文章里,比较系统地提出了“郑汴一体化”的概念,引起了社会尤其是媒体对这一问题的持续关注。在媒体的不断关注下,这一话题引发的讨论开始从学术层面扩展到大众层面。2005年6月,在时任副省长的李新民主持的一系列有关城市化问题的座谈会上,他把“郑汴一体化”的研究理论充分地进行了阐述,得到了与会人士的响应,这为省委、省政府以后的决策提供了一些参考。

  耿明斋说,省委、省政府实施“郑汴一体化”战略的决心那么大、效率那么高,这是他始料未及的。一年多之前这还仅仅是一种来自民间的呼声,现在已经可以坐着公交车去郑州了,他为自己能在这个重大历史进程中作出贡献而自豪,更为政府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精神感到欣慰。

  人物开封市委书记、市长刘长春

  执政党使命使然

  刘长春向记者介绍了郑汴一体化发展战略确立的过程。从多年前一直到今年的省人代会上,开封代表尹志国多次提出有关郑汴协同发展的议案和建议。后来,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中原城市群核心区,就是以郑州为中心,东西线是洛阳-郑州-开封,南北线是新乡-郑州-许昌,这是一个核心区“十字架”。

  在此背景下,一篇外报文章令省委领导对开封的发展格外关注。

  2005年5月22日,美国《纽约时报》评论版发表了一篇《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的评论文章。文章写的是关于世界中心从1000多年前的中国转移到美国的历史变迁,其中说:“今天的开封肮脏而贫穷,连省会都不是,小得连机场也没有,它的悲惨景况恰恰突出了命运的多变。但当地人坚信,中国现在已经踏上了再度领先世界的道路。”

  省委书记徐光春看到这篇文章后感慨万千,我们的古都开封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反面典型。开封之所以如此,没有必要过多地分析,重要的是现在如何在我们手里把开封建设好、发展好,使之成为现代化的大都市,展示共产党人的执政能力。现在看,要使开封发展起来,没有一些特殊的措施是不行的。

  徐光春书记建议省委、省政府专题研究,把振兴开封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点来实施。

  这一契机,促使省委、省政府在中原城市群的发展规划中率先实施郑汴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郑开大道的建设、开通则是郑汴一体化发展迈出的第一个坚实步伐。

  □记者王春利栾姗李晓敏周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