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我们的餐桌上都应有“天地‘粮’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12:00 光明网
邓海建

  11月12日《京华时报》消息:北大餐桌印上节省粮食公益广告。此次北大第一食堂公益桌贴共分7个主题,包括“平衡饮食”、“节水”、“节粮”等。7个主题由餐饮中心工作人员确定,由专业设计师设计,桌贴使用的是无公害材料。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眼下的事实逻辑是:一提及粮食浪费问题动辄就是拿学生食堂外看得见的“泔水桶”说事儿,仿佛那是浪费粮食的万恶之源。学生浪费粮食固然不

对,但我们那些宾馆饭店内的、单位食堂外的、啤酒喷泉后的、家庭垃圾里被浪费的、隐身于舆论镁光灯后的粮食似乎从没有人心疼过。“天地‘粮’心”——这是印在北大餐桌上的公益广告,震撼人心,但问题是,在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现实语境里,只有大学餐桌需要一颗“天地‘粮’心”吗?

  这个问题毕竟不是歌德巴赫猜想,我们只要关注几个新闻事实就不难得出答案:一是上个月的第26个“世界粮食日”上,有记者专门做了调查,结论却是“浪费最大的依然是公款吃喝、商务宴请”;其次是几天前新闻说“就因为在食堂就餐倒掉米饭,员工竟被公司以“浪费粮食”为名开除!小赵(化名)心里愤愤不平”;很多人习惯用“刺激消费”的新视角去重新解读“粮食浪费”问题……至于2005年中国浪费掉的粮食,估计够救活好几个非洲小国了。但问题是现在似乎谁也说不得“浪费”——诡辩的理由无非有二:我埋单,爱浪费不浪费;浪费也是一种消费。但这两个理由是不值一驳的:首先,钱是你的,但是资源是大家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基于分配机制上的差异剥夺了其他社会成员资源性生存的基本权益。其次,浪费是一种异化的消费。经济学所言的消费应该是对生产起促进作用的消费行为,而“浪费”显然是对资源的无产出性消灭,悖逆了经济伦理。

  我们为什么偏偏走失了“天地‘粮’心”呢?我以为最重要的恰恰是我们对浪费问题私人化、道德化处理的结果——而要命的是我们基于沦陷中的道德现实又无法为非道德行为兜底,这就等于给了没有节约意识的公民宽大的浪费权益,还不准其他人指责,一指责就是道德问题泛化主义。结果是制度设计的刚性抵达不了严峻浪费问题的核心。浪费,理应动辄得咎。因为粮食也好水源也罢,它们都是每个成员安身立命的根本,“浪费粮食”就不是私德范畴、而是公德领域,就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而言,公德领域的问题是可以用有形的制度来硬约束的——这也是我们无法理解的西方国家尽管民主却对浪费问题惩戒严厉的根源。

  此前研究美国饥饿问题的医师委员会发表报告说:美国人浪费的粮食可以解救美国半饥饿状态的国民十数次。换句话说,浪费粮食而人为造成的饥谨何异于杀戮呢?我们的餐桌上都应有“天地‘粮’心”——但这永远是市场所调节不了的,“天地‘粮’心”需要制度它律、需要舆论疏引、需要每个社会成员基于悲悯普世之上的道德自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