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中国农民生存与发展的九大悖论(4)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14:43 国际在线

  当家作主想民主,有了民主不做主

  ——从“为民作主”到“民主”的进化过程中,农民有点眩晕,有点找不到“北”的感觉。

  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后,农户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产品支配权也得以确立。农民迫切

希望成为村庄的政治主体,改革后的一户一田,也需要有一人一票的体制加以保障。推行村民自治,由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依法行使民主自治权利,有力地推动了乡村基层民主,激活了农村的政治活力。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观念也不断更新,他们不再满足“面对黄土背朝天”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文明、民主、法制、富裕”等愈来愈成为广大农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主要追求。历史延续下来的一些管理制度和行政方式已不适应现实,他们对办事“不民主,不公开”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非常不满,民告“官”的事不断发生。当前,农民参与政治大多以维护正当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有以个人或集体方式去接近各级组织,反映、说服、建议、批评,以期影响改变他们的决策、决定的接触活动;有通过大众传播或信访手段反映情况、表达利益,实现意志的投诉活动;有不堪忍受不公正待遇和非法压制进行抗议、暴力对抗活动或依法诉讼活动。选举行为也早已突破了举举手、鼓鼓掌的模式,很多地方的候选人需要在公众场合进行演说,发表施政意见,做出具体承诺等。有的还主动参与慈善事业,捐助困难群众,在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以赢得村民的选票。

  但客观地说,中国农民民主素质尚处在初始阶段。农民在村级、乡级社会事务中的主人意识、平等意识、自主意识缺乏,依附观念浓厚。农民群众往往不把自己作为权利的主体,而是寄希望于“上级”、“领导”、“包青天”为深蒂固,当官的应享有特权在农民中尚有一定市场。改革开放前的频繁政治运动,使农民对政治失去热情尚没有根本转变。体现在当前的农村选举中,也存在着诸多的不适应之处。选民参选率不高,有些地方只有百分之六、七十,选民对选举事务中的各个环节较少参与,既不关心,也不愿花精力,不感兴趣。曾出现过一个选民人数不到600人的小村庄,海选中提名的“两委”候选人竟然多达100多名。经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村民是哥哥选弟弟、妻子选丈夫、老子选儿子、自己选自己,令人啼笑皆非。许多村民投票时受人左右,没主见,给包烟、吃顿饭,就投上人家一票,以致于在选举时部分群众形成了“谁给我都要,谁给得多就投谁的票”,没有行使选举权利的神圣感。村民对选举组织者的违规操作,即使知道了也不介意,给一些人做手脚提供了方便,贿选的苗头已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有些案件不但涉案金额巨大,涉案人员众多,而且还与乡村宗族势力、黑恶势力等相牵连,影响越来越坏。另外,乡镇对村级选举进行干预,插手候选人等环节,也使农民难以真正行使自己的权利。

  离开了农民的具体处境、条件和素质,再先进的选举办法也不管用。从总体上看,农民作为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体在政治参与中处于不利的位置,他们对现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政治、民主参与形式较难把握和利用,应多提供一些易为最广大农民利用的有效政治参与形式。同时必须重视对农民的教育,特别是法制教育,提高农民参政的基本素质,使农民对民主政治参与的兴趣与实际参与的行为协调起来。针对贿选等不正当选举的处理,应明确界定贿选的行为,制订出如何处理的相关法规或参照执行的法规。总之,从“为民作主”到“民主”需要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为陈规陋习所累,又为其推波助澜

  ——人情礼份在“自由风长”,雪球越滚越大,成了许多人难以挣脱的枷锁。

  农民说,不怕没钱,就怕攀比。

  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惠农政策正逐步加大力度,尤其从今年开始结束了几千年来与农民如影随形的“皇粮国税”,农民欢欣鼓舞。但农村中一些愚昧落后的现象大有回潮之势。农村封建迷信沉渣泛起,给农民造成许多额外的负担,诸如什么求神仙、拜菩萨、敬天公、建祠堂、做道场、请巫师、看风水等,花样不断翻新。这些畸形的消费行为,无情地吞噬着农村的资源和资金。丧葬陋习恣肆蔓延。不管有钱无钱,丧事越办越“风光”、“阔气”起来,祭祀品越来越高档化、工艺化,白白烧了许多血汗钱。此外,挥之不去的人情债也是农民的一大头疼事,特别是大操大办婚姻喜事更是增加了农民的不少负担。时下农村的红白喜事,除了传统的结婚、办丧事外,还有从婴儿出生、满月、百日、周岁到升学、参军、招工、提干、升职、订婚、结婚,从逢年过节到盖房乔迁都要送礼。许多农民平时节衣缩食,就为了这些应酬,一年忙到头,最终又是空空如也。农民无奈地说,不怕没钱,就怕攀比。

  应该说,广大农民群众是有觉悟的,他们拥护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积极贡献力量。但毋庸讳言,现阶段,在农民中还存在着一些旧的思想和习惯,农民在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还存在着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地方,有意无意之间在为各种陈规陋习推波助澜。少数先富起来的农民,人未死便花上万甚至几十万元为自己建坟墓;有的人宁愿不吃饭也要集资修庙堂;一些人家里有人生病不去求医,而是烧香请巫婆;农村建房普遍要请“风水先生”看“座财”等,不少受愚昧迷信影响的农民自己把自己逼进了贫穷的死胡同。在一些富人奢侈消费的引领下,一些本不富裕的农民也养成了摆阔气、图虚荣的习气,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有所淡化。婚姻喜事大操大办,相互攀比,婚礼变成显阔的擂台。赌博之风日益盛行,在农村、集镇、茶馆、红白喜事现场,聚众赌博现象可谓司空见惯。有的因为赌博而放弃生意输掉本钱,甚至倾家荡产,家破人亡。一些生活改善了的农民渴望有个整洁文明的生活环境,可到政府进行乡村规划,集中连片建设新村时,很多人又是故土难离,即便搬进了新居,卫生习惯也很难改。建国以来国家即推行改水改厕,可至今仍有70%多的农民仍然使用旱厕。

  究其根源,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是潜在原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不平衡是根本原因。要提倡科学,破除封建迷信;提倡文明,克服愚昧落后;提倡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必须唱响主旋律,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在农村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和各种错误思想对农民的侵蚀,改善农村社会风气。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一个处于现代化过程中的国家,基本满足大多数人的愿望乃是整个国家社会政治稳定的坚实基础。了解农民的所思所虑,破解农民生活中的各种悖论,需要学点“穷人的经济学”,“如果我们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也就懂得了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从而找到兼顾各阶层利益的、有效系统全面的、能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量动态最大化的解决方案,为最终解决农民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支持和保证。

[上一页] [1] [2] [3] [4]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