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追记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教授李继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19:10 新华网

  新华网西安11月16日电 通讯:一个解剖学者的奋斗人生——追记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教授李继硕

  记者胥金章

  一生治学严谨、甘为人梯,积极推进中国解剖学发展,我国著名解剖学专家、第四

军医大学教授李继硕用生命唱响了当代知识分子的壮歌。

  连日来,在古城西安的军地院校,李继硕的事迹正被师生们广为传颂。一位院士感慨地说:“他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但有平凡中的伟大,他的人生实践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宝藏。”

  1920年出生的李继硕,早年就读于长春医科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其学术水平在解剖学界享有盛名。新中国成立后,他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对解剖学教研室进行基础建设。他主编的《国人体质资料汇编》不仅获得当时的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也让世界解剖学领域了解了中国人体质参数,丰富了解剖学相关内容。

  正当李继硕准备投入更大的精力进一步进行相关解剖学研究时,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文革”期间,他被诬为“反动学术权威”而受尽折磨,不得不离开解剖学教研室,每天能做的就是打扫病房、厕所,倒痰盂、便盆……但他内心始终保持对科学研究的执著,白天,他照常参加劳动,夜深人静的时候则偷偷拿出解剖学相关书籍埋头苦读。

  他在默默等待着继续能为解剖学事业发展做贡献的时机。“文革”后,李继硕重新回到解剖学教研室。由他提出的将解剖学由“单纯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转变、由单纯形态学向综合神经科学转变的发展思路,成为我国解剖学发展的主流。

  李继硕率先开展的神经解剖学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丰富了“神经解剖学”这一学科门类;发现了三叉神经领域本体感觉中枢通路,填补了国际解剖学空白;系统阐明了盆腔内脏初级传入的联系方式,首次完善了对其传入途径的认识;先后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120多篇;主持完成的“在骶髓后连合核中发现内脏痛信息的传递途径及调节方式”研究项目,获得了迄今为止国内解剖学界唯一的自然科学奖。

  李继硕领导组建了拥有5个实验系列、16个单项实验室的国内一流解剖学科,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成为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他的教研室还被誉为中国“神经解剖技术发源地”。

  李继硕和他的同事用了整整50年时间,陆续搜集到1420件解剖标本,使第四军医大学的标本陈列馆名列国内之首,给中国乃至世界解剖学者提供了丰富的标本资源。

  2000年秋季的一天,第四军医大学大教室里坐满了人,按照教学计划安排,这一天,李继硕将为300多名本科学生上大课。离开课时间还早,课堂里却坐满了人,除了学员,还有不少机关干部也慕名前来听课。

  教室的门被轻轻推开,李继硕那熟悉的身影出现了。但让大家惊讶的是,他的脖子上戴着笨重的脖套,走路的姿态也少了往日的灵活。原来,他刚做颈部手术不久,医生要求他要安静休息,但他还是按规定来上课了。

  有人当即向也在现场听课的课程安排人员表示不满:“李教授刚做了手术,怎么还安排他的课程呢?未免太不近人情了吧!”

  课程安排人员也显得有些无奈,说:“知道李教授动手术的消息后,我们马上准备调整课程,可李教授听说后,坚决不让。”

  李继硕的教学生涯贯穿一生,其课堂教学素因“形象好,口才好,板书好”而受到学生青睐。有人曾经统计:由他执笔起草的教学计划、方案和报告有100多篇,撰写或修改的教案有200多本、数百万字。至今,他参与撰写或主编的解剖学教材,仍然是被学生公认的最规范教材之一。

  1989年,李继硕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弯下腰是桥,站直腰是梯。”这是李继硕对自己在培养学生方面的座右铭。

  学生李云庆因政策等方面的原因出国受阻,李继硕3次带李云庆赴京汇报,终于使有关部门同意了李云庆出国的请求。在去机场送行的路上,李继硕语重心长地对李云庆说:“一定不要忘记祖国,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李云庆归国之前,李继硕又多方奔走,解决了李云庆的住房、高级职称申报、爱人调动工作等问题,令李云庆非常感动。

  学成回国后,李云庆不负重托,在科研和教学上取得突出的成绩,成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还获得了2003年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

  学生陈军在日本4年多的学习中,平均每个月都能收到李继硕写给他的信。陈军归国前,李继硕还为他建好了实验室,使他回国后很快就能开展工作。

  20多年来,李继硕先后送80多位青年出国深造,其中4人成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成为“973”首席科学家,4人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香港著名实业家和日本有关方面曾先后赞助他个人500万港元和1000万日元,可他全部用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自己分文不取。每次给他评功评奖时,他都把机会留给青年人。一些重大成果、重要论文即使出自他的思路、由他亲自改写,他也从不署名。

  每天早晨,李继硕总会穿过校园,走入位于科技楼5楼的人体解剖教研室;深夜一两点,他才拖着疲惫的身躯缓慢地穿过校园,回到家里……几十年来,他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5个小时以上,一年的工作量相当于正常人3年的工作量。

  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李继硕先后患上了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2004年初的一天,他像往常一样来到科室参加实验,审阅稿件。深夜两点回到家时,他已无法站立,次日到医院一检查,却是肺癌。

  领导、医生和护士都让他住院治疗,可李继硕却再三央求:“再等等行吧!等我把手头的工作处理完再说。”

  李继硕的办公桌距离厕所不到20米远,由于身患多种疾病,加上年事已高,经常来不及到厕所就小便失禁了。为了防止尿湿裤子,他每天要准备好几个“尿不湿”和内裤。

  2004年1月28日,李继硕病情加重住进医院。他对家人和学生们说:“只要我的心脏还在跳动,大脑意识还存在,我就不会停止工作。”于是,他又把病房变成了新的办公室。

  “一天,我去病房看他,却看到他一边输液一边手握放大镜,正在专心致志地为一位作者修改来稿。”李继硕的学生饶志仁教授回忆说,病情恶化后,他的头不能抬、手不能动,却仍坚持让助手把论文一段一段念给他听。

  2005年农历九月初九,李继硕安然辞世。这一天,是他86岁生日。

  消息传出,第四军医大学万余名师生及陕西高校的专家教授和人民群众自发地参加他的遗体告别仪式。杨雄里、鞠躬、樊代明等10多名院士给学校领导致电致函说:李继硕老师是一部无字的教科书,风范永存,高山仰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