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桑蚕“织”出忻城贫困农户致富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7日00:41 人民网-华南新闻

  本报讯 广西忻城县红渡镇古令屯的贫困户黄日能,从去年开始种桑养蚕,如今他家不仅住上了“桑蚕楼”,还添置了冰箱、彩电、摩托、音响等现代化家具,一举摘掉了贫困帽子。像黄日能这样,依靠种桑养蚕脱贫致富的农户,在忻城县农村有2万户。

  忻城县素有“九分石头一分土”之称,属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两年来,该县紧紧抓住东桑西移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桑蚕产业。2005年底,该县桑园总面积发

展到12.5万亩,种桑养蚕覆盖12个乡(镇)100个村委会3万户农户(其中贫困村78个,贫困农户2万户),养蚕农户人均收入达750元,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50元。2005年该县被自治区评为“全区十佳桑蚕发展县”。

  忻城县从种桑养蚕中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也看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计划用3年时间把全县桑园面积发展20万亩,力争把忻城打造成为全广西乃至全国的桑蚕生产重点县。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该县每年财政投入200多万元资金扶持桑蚕发展,还争取到国家蚕桑生产基地县扶持项目200万元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种苗的补助、示范样板片的建立,给困难农户无偿提供桑苗和进行技术培训。县委、县政府还出台了《桑蚕生产奖励办法》,多种桑多养蚕多得奖。

  为了使农民掌握更多的种桑养蚕的科学知识,近两年来,该县投入科技培训经费150万元,组织专家、养蚕技术能手到78个贫困村举办桑蚕种养培训班525期,培训群众达3.5万人次,发放资料20多万份。同时加大引进和推广良种桑力度,目前优质良种桑园面积占全县桑园面积的95%。全县有90%的养蚕农户运用新技术养蚕。为了进一步调动群众种桑养蚕的积极性,该县建立了45个桑蚕协会、桑蚕生产合作社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加入协会的农民群众会员有6730户24556人。

  在发展桑蚕生产中,该县按照“建大龙头,带大基地,兴大产业,育大市场”的思路,依托现有的桑蚕资源,千方百计引进资金和项目,培育发展壮大缫丝加工企业,带动桑蚕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江苏扬州翔鹰丝绸有限责任公司、浙江民营企业,分别对县缫丝厂、盘龙缫丝厂进行改制,组建好运来丝绸有限公司和瑞龙丝业有限公司。通过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目前好运来丝绸有限公司已有9组自动缫丝机生产线,3600绪生产规模,年生产能力达300吨白厂丝。瑞龙丝业有限公司把原来的立缫机改为自动缫丝机,现该公司已有5组自动缫丝机,年生产能力达200吨白厂丝。2005年两厂加工蚕茧3800吨,生产白厂丝330多吨,丝棉被2万多床,产值达2500多万元。以好运来公司和瑞龙公司两家企业为龙头,带动从事蚕茧加工企业24家,收烘蚕茧企业48家,解决了全县80%以上的原料茧销售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

  目前,忻城县桑园面积达16.1万亩,建立高产优质桑园示范样板5000多亩。今年1-9月全县养蚕40万张,产鲜茧量1.04万吨,销售收入1.9亿元,农民人均出售蚕茧收入550元。

  (古亦忠邹文彬)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