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监管“黑洞”助长违法者“黑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7日03:53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近日,一些由河北销往北京的“红心鸭蛋”被媒体披露含有“苏丹红4号”。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一片哗然,虽然北京市以及其他一些省市立即采取了停止销售等措施,但这一事件又一次让人们感觉到目前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所存在的“黑洞”。

  刚刚过去一年半的时间,北京人的餐桌又一次笼罩在“苏丹红”的阴影中。在强烈谴责不法生产者、经营者见利忘义、图财害命的同时,我们应该反思的是,正是食品安全监

管体系中所存在的“黑洞”,助长了那些违法者的“黑心”。

  我国从2002年8月1日起开始实施了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目前,涉及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有工商、质监、卫生、农业、药监、商务等近10个部门,从事食品安全监督的工作人员众多。而“红心鸭蛋”却可以在原料、生产到销售等各环节一路绿灯。

  是“药蛋”技术性太高,难以查出吗?消费者赵先生的回答否定了这种假设:“我从不买那种心特别红的鸭蛋,正常鸭蛋不可能那么红,肯定是有问题。”一个普通消费者都可以看出问题,难道我们数以万计的专业监管人员就无法看出吗?

  是作案手法太新,没有监管经验吗?显然也不是。与北京相邻的天津,2005年就查出大量有问题的“红心鸭蛋”,天津某地75%的养鸭户都在鸭饲料里添加“红药”,而这些“红药”就是来自河北。遗憾的是,有关方面对此似乎没有充分重视,直至这一问题再次被媒体曝光,才开始兴师动众。

  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暴露出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严重缺位。各部门之间职能交叉、标准不一、法规不全、监测手段落后等等,难以形成常规化的、有效的监管;而事后问责更是乏力,对肇事者处罚力度小,无法形成足够的震慑力。

  同时,一些产地政府或部门只看眼前利益,疏于管理,甚至为制假造假大开绿灯,也助长了造假者的行为。

  只有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从源头上依法整治市场,严惩不法商贩,严肃追究“红心鸭蛋”背后的行政过失,才能为消费者创造放心的消费环境。(据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