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牡丹亭》“精修”后再度亮相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7日04:40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 (记者邢虹)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传世名作《牡丹亭》400年来有多个版本流传在舞台上。近年来最为人们熟知的当属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本月21日下午和晚上,由江苏省昆剧院打造的精华版《牡丹亭》将在大行宫会堂与观众见面。

  “瘦身”了但更注重原汁原味

  与白先勇打造的《牡丹亭》尽显青春活力不同,省昆的精华版《牡丹亭》更注重原汁原味。据省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艺术总监朱昌耀介绍,本次上演的《牡丹亭》是选取了原著中55出戏中的13出,通过删减、挪移、剪裁、适度的创作和改编,分成上下两本演出。这13出戏的情节最能体现原作“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为情而死,为情而生”的至情主题。编剧张弘告诉记者,如果要演全本《牡丹亭》得花近10天的时间,上海就曾演出过接近完整版的《牡丹亭》,整整演了6天。为防演出时间过长“拖疲”观众,省昆在《牡丹亭》的“瘦身”上动起了脑筋。张弘从2003年开始,在继承张继青版《牡丹亭》(上本)和石小梅版《还魂记》(下本)演出的基础上,将《牡丹亭》经过删减,变成上下两本搬到了舞台上。他最不满意的是绝大多数舞台版本《牡丹亭》中的一个细节:杜丽娘因为思念柳梦梅而死,可当柳梦梅看到变成了鬼的杜丽娘时,吓得蹲在了地上。“戏剧都要讲究高潮,许多版本就把柳梦梅这惊魂一蹲做成了剧情上的高潮之一,可我绝对不赞成。”张弘认为,“杜丽娘之死完全是因为思念柳梦梅的缘故,柳梦梅如果知道她是鬼了就吓成那样,那他也太不值得杜丽娘生前那般思念了。”

  昆剧唱腔也有“原生态”

  本月21日上演的精华版《牡丹亭》在首演版本的基础上,又在音乐唱腔上进行了大的调整和修改。昆曲传统唱腔集中体现为曼柔婉转的风格,全本中的“游园惊梦”、“写真离魂”、“拾画叫画”等精美唱段,精华版均予保留。表演上,从角色安排到演员选定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同时,修改后的音乐、配器更加精致,把昆曲音乐的幽雅细腻体现地淋漓尽致,真正做到了昆曲唱腔的“原生态”。柳梦梅的扮演者石小梅告诉记者,她在唱《游园》这一折时,不敢有丝毫改动,“那些情绪、动作和唱腔,都是几代先辈总结出来的表演精华,我还没这个能力改。”另外两名主角将由著名表演艺术家孔爱萍和优秀小生钱振荣担当。

  高马得画作直接搬上台

  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90岁高龄的著名戏曲人物画家高马得也来到了现场,因为本次演出的很多场景,都是直接把高老的画作为直接布景展现给观众的。在众多戏曲之中,高老最推崇的就是《牡丹亭》。而高老为《牡丹亭》画下的一系列画作,也激发了精华版《牡丹亭》主创人员的灵感:如果能把高老唯美的画作搬上舞台,该是怎样一幅光景?经过讨论,导演最后决定将高老画作中的“梅”用起来。“‘梅’被认为是柳梦梅的象征,如果把高老笔下的‘梅’嫁接到舞台上,那杜丽娘和柳梦梅就真的生活在画境中了。”对于这个创意,高老呵呵大笑,他说自己画了这么多戏曲人物作品后,发现昆曲最适合入画,有很多东西都能被自己的创作所吸收。

  (编辑晨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