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意外事件”有多意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7日08:26 兰州晨报

  这是一个天方夜谭式的故事———山东德州市齐河县只有小学文化的无业游民时国祺,雇用他人仿冒县委书记的签名,不仅把自己和妻子“安排”进了审计局和劳动局,还收取他人钱财将多人安排至党政机关。已经核实有33人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身份转换。目前,时国祺和充当“二道贩子”的该县劳动局监管科科长张宪青,均被刑拘。

  从今年年初到10月25日警方破案,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但是,一个“混社会”的小

人物,就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轻而易举地办成了33件对普通百姓而言比登天还难的事情。这无论如何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自然出乎太多人的意料。所以,该县的县长才会感叹“此案是个严重的教训,同时也是个意外事件”。

  但是仔细一想,这个诈骗大案的发生真是个“意外”么?

  如果是一两个人钻了人事管理的漏洞,以不合法的程序进入党政机关,我们或许还可以称之为“意外”;但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在“国家对政府机关人数控制很严,县一级编制也是由省人事部门调控”的情况下,如此之多的人顺利进入党政机关,我们还能说它是个“意外”么?实际上,正如该县一位局长所说,这33个人的身份转换,是按照该县“正常用人程序”走的。这个用人程序的路线图是:由县委书记签字的申请条子,转到人事局,再由局长签字,交编制科办理编制问题,再转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医疗保险、财政部门办理工资卡,剩下最后一步就是———相关部门“照单接收”。既谓之“正常用人程序”,显然就意味着这个程序本身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以此推论,如果没有时国祺假冒领导签字———这才是县长等人所理解的“意外”———即申请条子上的领导签字出自本人之手,那么,这33个人的身份转换是不是就不能称之为“意外”了?

  我想,答案恐怕是肯定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小小的时国祺之所以敢假冒领导签字,之所以能钻成这个空子,根本原因就在于他把准了当地官场的一些脉象,摸清了人事安排上的基本路子———什么事都是县委书记“一锤定音”。你们不是只认“一把手”吗,好,我给你们搞来签字,看你们办是不办?实际上,这个案子恰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些地方的官场生态———干部任免和其他一些人事变动,是不是经过正常的组织和考核程序,有没有上过专门的会议,符不符合有关的规定,到人事部门那里显然都属于可察可不察的范畴,而必须要慎察的只有一条———县委书记的意思。这倒不是说人事部门不坚持原则,曲意逢迎,而是,在一些地方,县委书记的权力无人监督也无从监督,以致产生无论大事小事唯其马首是瞻这种不正常的局面。齐河县县委书记本人不就说政府机关进人只有他签字才算数吗?你要一个人事局长去问县委书记进人的缘由,甚或拒绝在进人的条子上签字,他敢吗?

  由此,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县委书记的腐败问题。《望新闻周刊》曾经报道:安徽省18个县(区)委书记因为贪污被撤职查处,居然占了全省县(区)委书记总数的六分之一强。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县(区)委书记的腐败当然不是安徽省特有的现象,像广西宁明县,四任党政“一把手”在执政期间竟无一例外地陷入腐败泥潭,真可谓是前“腐”后继。媒体总结他们发财的三大招数是:吃工程、动干部、批条子。这些腐败案的发生,恐怕很难说与县委书记“一言九鼎”的权力意志没有关系。

  回过头再说这次事件。当地人事部门有没有责任?我看没有。因为人家也是照“章”办事。而齐河县县委书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要责成人事局作出检查,在人事监管中负有责任的党政领导责任人均要给予相应处分。”这不禁让人哑然失笑:打板子怕是打错地方了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