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这个"国际惯例"学得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7日09:34 东方网

  “这位小姐,不好意思,站立请靠电梯右侧,留出左边让行人走。”这是上海地铁的“文明乘梯引导员”在按照“国际惯例”引导乘客。对此,市民反应强烈,褒贬不一。(11月15日《东方网》)

  也许,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听到的所谓“国际惯例”太多了,让人对“国际惯例”四个字有点排斥,甚至有点反感。

  可不,天然气想涨价了,于是就套用国际惯例,声言国际上如何如何;银行想收费了,也是国际惯例,国际上是如何如何有偿服务的。总之,只要对企业有利,只要能够让企业从中获利,便一切以“国际惯例”为借口。相反,对企业不利的,老百姓需要的,则要讲中国特色,讲企业特色。

  正因为如此,当听到地铁乘电梯也要按“国际惯例”“左行右立”时,心里不免有点不自在。然而,这种不自在瞬间即逝,因为,从实际情况看,这个“国际惯例”还是值得借用的。对乘客来说,虽然稍稍增加了一点麻烦,但其作用却不可小估。

  实行乘梯“左行右立”,既显然井然有序,也方便了有些急需办事的乘客,同时,比起相互拥挤来,也安全得多。更重要的,它显示了一个城市居民的文明程度。

  细节决定成败。

  大家知道,看一个人文明与否,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不是看你是否遵守国家法律,是否有严重违法乱纪行为,是否损害国家利益。而是看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细节,看其是否遵守社会公德。如果一个对日常生活的细小环节十分注意,对社会公德十分认可并遵守的人,一般是不会违反国家法律,做违法乱纪的事,损害国家和群众利益的。

  相反,如果一个人平时极不注重细节,不遵守社会公德,久而久之,就会在行为上越来越放任,越来越出格,继而做出违反国家法律、损害国家和他人利益的事。

  在一个文明的国度里,人们对细节的要求远高于对法律规章遵守的要求。因为,一个人如果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自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日常生活中某些细小的行为,却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不触犯法律,但对他人的心理、感觉、情绪等会产生影响,对社会公共秩序会产生干扰,如乱闯红灯、随地吐痰、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看一个人的文明素质,关键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社会一般准则的自觉性。

  在电梯上实行“左行右立”,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一件不太起眼的事,要做好并不容易,它不仅需要每一个人有这样的自觉行为,还需要每一个人有这样的自觉要求,要在主观上愿意去这样做,而不是别人要我这样做。

  注重小节,注重细节,在麻烦“我”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方便“我”,今天你因为注意了某一细节或小节,让他人得到了方便。下一次,可能他人的注意细节、小节,就方便了你。

  象地铁电梯“左行右立”这样的事,并不是小事,它反映了一个人的文明素质水平。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市民的素质理应高一些,理应与国际接轨,世界上一切文明、进步的东西应该首先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落根。

  做文明市民,不妨就从乘电梯“左行右立“开始。


作者:艾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