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启蒙老师讲述铁凝青春岁月 徐光耀:她16岁时小说就写得非常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7日09:42 南方日报

  本报记者蒲荔子

  铁凝高中时写出第一篇小说,全家人是她的第一批“听众”。在铁凝一口气念了自己《会飞的镰刀》和《冬虎的故事》两篇小说后,全家人都陷入了沉默。妹妹突然跳起来叫:“你写的是我!”

  几天后,父亲铁扬带着铁凝找到了自己的朋友,当时以写《小兵张嘎》闻名的作家徐光耀,为女儿找到了一位受益终身的老师。那年,铁凝16岁。

  在第七次全国作代会上,记者见到了头发花白的徐光耀老先生。81岁高龄的他一点也不掩饰自己对这位学生的骄傲:“河北省出个全国作协主席,我们都很高兴。”他从16岁的铁凝开始讲起……

  16岁完成处女作《会飞的镰刀》

  一天,画家铁扬带着一个女孩,来到徐光耀家中,对他说:“她语文课成绩很好,作文经常作为范文在班上念。我一直辅导她的作文,现在我已经不能辅导她了,所以带到您这里来,希望您收她做学生。”这个女孩当时16岁,名叫铁凝。

  那时“文革”还没过去,徐光耀带着“右派”的帽子。他党龄、军籍都没有了,并被轰出北京,举家搬到保定,住在一个六七平方米的小房子里,生活状态十分糟糕。他有些冷淡地说:“你带来她的作品没有?”铁扬说有,有一篇小说,几首诗。徐光耀说,你放下吧,我先看看。一个星期后你再来。

  徐光耀看了看铁凝的作品,“诗一般般,小说写得非常好,不是一般的好。”徐光耀还记得那篇小说的名字叫《会飞的镰刀》。作品是写几个孩子割完稻子后放到窗下的镰刀,一到晚上就不见了,第二天早上镰刀就会变得非常锋利。这几个孩子于是决定要找出这个“鬼”……“作品写得生动形象,充满童趣。7000字的小说出自一个16岁少女之手,真是不同凡响。”

  一个星期后,铁凝又来了。徐光耀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六。铁凝进屋后,有些胆怯地问道,徐老师,我写的那是不是小说?徐光耀说,是小说,而且是很正规的小说。这句话给了铁凝莫大的鼓励。徐光耀也不敢给她推荐发表,让她自己投稿试试。铁凝把《会飞的镰刀》寄给了《河北文艺》,但没被采用。铁凝后来猜想,他们之所以没用,是因为《会飞的镰刀》里没有阶级敌人,作为主人公的那个农村少年也不高大,还有缺点。

  后来,这篇小说被收入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文学集,被认定是铁凝的小说处女作。

  从那以后,每隔三五天,铁凝就会去一趟徐家,在那里接受了文学的最初启蒙。

  中学时几乎读完孙犁的中篇

  那时的文艺理论,主要还是高大全、三突出,徐光耀是“右派”,他不敢谈别的,一般只教一些“听了不会犯错误的理论”。他想推荐一些书给铁凝看。推荐什么好呢,他觉得是中篇,“中篇小说篇幅适中,故事也比较集中,我当时认为比较适合她的水平,但是结果令我大吃一惊。”

  那天,徐光耀对铁凝说,你要多读些书,现在可以读些中篇,可以看看孙犁的《铁木前传》。铁凝回答道,我看过了,看了几遍了,都快能背下来了。又说一部,也看过了。再说一部,还是看过了。“俄罗斯的,法国的,我都看过了。”

  最后,徐光耀问,你看过《冰岛渔夫》吗?这回铁凝总算说没看过了。徐光耀说起这段往事哈哈大笑:“那本书是建国前出的,建国后就没出过,我自己都没看过,哈哈。”

  铁凝小学时“文革”就开始了,没什么正规的阅读;铁凝的父亲是一个画家,家里不可能有这么多藏书,她的书从何而来?徐光耀给我们揭开了谜底:“文革”时候,铁凝家的邻居院子里,堆满了抄家抄来的书,绝大部分是文学书。铁凝就在那里一堆一堆地抱回家看,像是进了图书馆。

  18岁下乡后写了50万字作品

  1975年,铁凝18岁,于保定高中毕业。那时青年几乎唯一的出路就是上山下乡,许多青年都千方百计想留在城里。但铁凝找到徐光耀说:“老师,我要下乡。”

  她并非没有机会留城,实际上,她的机会不止一次。小时候的铁凝曾经迷过舞蹈,也爱好画画,有一定基础,当地驻军文工团愿意招收她当女兵,这是许多女孩子梦寐以求的机会。此外,保定当时有8大厂,都有工宣队,好几个厂找到她,让她当工宣队队员。但是她对徐光耀说,“老师,我要下乡,我要当作家。”

  铁凝下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同时继续自己的文学创作。在徐光耀的记忆里,铁凝只去了两三年,实际上,在保定博野那个小小的张岳村,铁凝一共“体验”了4年生活,写了近50万字的日记和札记。

  铁凝插队回来后,徐光耀有一天对她说,“我现在跟你爸爸的情况一样,也当不了你的老师了,我给你介绍一个人,就是孙犁。”

  那时候,孙犁在天津,铁凝过了很久才过去见他。后来,她把发表自己小说《哦,香雪》的《青年文学》寄给孙犁看,孙犁在给她的回信中说:“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我哪里有你写得好!”这封信公开发表以后,全国便都认识了铁凝。

  有关农村的小说写得非常好

  徐光耀以中篇小说和同名电影剧本《小兵张嘎》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但他说,还在铁凝十八九岁的时候,他就知道,“她比我写得好。”

  徐光耀说,以前他不承认世界上有天才。他只上过4年小学,13岁当小八路,文化低,读书少,在战争环境里度过半生时光,但是也写出了小说。在他的观念中,“勤奋就是天才,就能写出像样的作品。”但是看着铁凝成长以后,他承认,这个世界上有天才,铁凝就是天才。“她下农村不过两三年(实际是4年),却写出了那么多有关农村的作品,而且写得那么好。我在农村出生、农村成长,对农村的了解比她多得多。但是,她看见的东西我就是看不见,她表达的东西我表达不出来。她把农村写得那么逼真,把人物写得那么生动,我非常佩服她。”

  后来,徐光耀从河北省作协主席的位子上退了下来。再后来,铁凝成了河北省作协主席。谈及铁凝的工作,徐老也是赞誉有加:“她当河北省作协主席,到今年刚好10年。她在河北作家中威信很高,大家都拥护她,都愿意来‘众星捧月’。”

  图:

  这是铁凝去年在京为她的长篇小说《笨花》召开媒体见面会。资料图片

  铁凝少女时期

  铁凝年轻时照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