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重点高中实行“配额”招生 是否有助于教育公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7日13:38 中国新闻网

  

重点高中实行“配额”招生是否有助于教育公平

  漫画:平等“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9月1日施行的义务教育法针对近年来义务教育发展中出现的“择校热”等问题作出有针对性规定,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新社发 王真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新闻源

  为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从明年起黑龙江省各地重点高中招生将打破完全按照分数高低录取的方法,实行“配额制”——高中把招生指标按照不同比例分配给普通初中进行招生。因为一些农村地区教学质量相对滞后,导致农村学生到重点高中上学的机会相对较少;由于师资力量存在差异,初中升入重点高中的升学率差异较大,致使部分地区“择校”现象严重。(11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

  正方

  按考生比例配额有利于教育公平

  在各个地方都在想尽一切办法扶持重点中学,然后通过名校特招或者“名校办分校”、“名校办民校”等方式将招生名额向“关系户”和“赞助户”倾斜的时候,黑龙江省反其道而行之,尤其是敢于向自己的即得利益开刀,的确是拿出了壮士断腕的勇气。

  在强化应试教育、默许教育乱收费等问题上,可以说各地普遍实行的重点中小学制度起到了关键性的“带头表率”作用。黑龙江的改革告诉我们,教育改革事实上并不如想像的艰难。关键的问题在于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切实摆正自己的位置,把维护教育公平当成自己的首要责任,敢于放弃自己的利益。

  黑龙江的做法有借鉴意义

  黑龙江的改革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一个长久以来积非成是的怪现象:无论是中小学重点学校招生,还是权力越来越大的大学自主招生,实际上大都偏爱发达地区。在这种情况下的名校和大学录取方式,不仅有悖于重点中小学和大学的效率,也有悖于社会公平,使重点中小学和大学的农村生源比较越来越低,教育则离促进社会公平的使命越来越远。

  黑龙江的做法向教育公平近了一步,值得全国各地效仿。

  反方

  重点高中“配额”招生无助教育公平

  重点高中招生“配额制”丝毫不能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而只不过掩盖了这种不均衡。教学质量滞后的学校依然滞后,只不过在“配额制”下,滞后性不再能直观地反映在中考成绩上罢了。由此,反而可能会麻痹教育部门改善教育资源“贫富差距”的积极性和紧迫感。

  “配额制”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着明显缺陷。“配额制”和当下的高考分地区招生是很相似的,都是提前分配指标,改整体性竞争为局部性竞争。高考分地区招生政策,一直以来备受公众诟病,其弊端当然也会在“配额制”上得到同样的体现。况且,招生指标的分配很难做到真正公平。权力在给弱者和强者分蛋糕时,最有可能偏袒的不是弱者而是强者。

  应该努力做到教育资源的分配公平

  可以肯定,“配额制”会对一部分学生造成不公平。他们考了足够高的分数,却因为指标的问题不能如愿入学。

  教育部门对农村学生进行弥补以及遏制初中阶段择校,真正有效的办法不是干预竞争,而是应该努力做到教育资源的分配公平。教育资源的分配公平,不仅是对农村学生最根本的弥补,也是对择校现象最根本的遏制。(来源:市场报;作者:舒圣祥 童大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