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从哄抢盆花想到道德底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7日15:41 浙江在线

  11月15日上午,安徽省界首市政府广场的3万多盆菊花遭到市民哄抢,现场一片狼藉。据悉,这些菊花是界首市第二届金秋菊花展开幕时布置的,计划从10月25日开始到11月25日闭幕。(11月15日中国新闻网)

  光天化日之下,大庭广众之中,一哄而上,说抢就抢,倾刻之间就把偌多盆花抢掠一空,实在让人骇然。平心而论,这种哄抢既非预谋也不是有组织的,哄抢者也不是江洋大

盗而都是普通市民。哄抢的起因,不外乎谁第一个偷偷摸摸地拿了,旁边的人看了,觉得有人在拿,自已不拿就亏了,紧接着又有人按捺不住也动了手,到后来终于你拿我拿大家拿,从遮遮掩掩的捞一把变成了明火执仗的哄抢。在这场哄抢中,既有“羊群效应”的火上浇油,也有“法不责众”的思维定势,又有“大家都在拿不拿白不拿”的自欺欺人……九九归一,则是利令智昏。

  当许多人集体利令智昏的时候,那结果是非常可怕的——平时的循规蹈矩,都化作乌有,而公序良俗则如溃决的堤坝刹那间荡然无存。哄抢看似偶然,然而透过表象着本质,偶然中恰恰又反映出了必然。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事情,哄抢的发生也有来龙去脉。如果人的意识深处存在着滋生丑陋的温床,那么即使平时纹丝不露,但只要碰到一个“临界点”,马上就会发作,由量变到质变,这是不以意志为转移的。

  哄抢盆花的参予者,当然要受到道德的拷问。但是我们大家,或许也该自问:如果当时自已也在场,是否也会成为哄抢中人?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不妨再深问一声:不会去抢,是否因为盆花价值太低而不屑去抢?这样追问并不是故意刁难,而恰是这个问题下面藏着尤为关键的东西。今天有个说法叫做“守住底线”,什么叫底线,有一个故事耐人寻味。有甲、乙、丙三个规模不等的店铺商人,甲商人在3万元诱惑前丢弃了道德底线,乙商人在5万元诱惑前丢弃了道德底线,丙商人在30万元诱惑前丢弃了道德底线。三个商人都有自己的底线,然而又先后突破了各自的底线。这个故事告诫我们,要是底线只是量的不同而没有质的区别,那么所谓守住,只怕迟早守不往,因为所谓“底线”,其实不过是一个“预期价位”而己。看清了这一点,也就明白了如何才能守住底线。


作者: 奚旭初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