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从世行行长的澄清声明说起(热点热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8日00:05 环球时报

  ●这篇引起世行行长强烈不满的失实报道,反映出一些西方媒体是在想方设法引导受访者去按照其设想说话,这不仅侮辱了受访者的智慧,也亵渎了读者的信任。

  ●世行行长的公开信表现出了一名国际事务官员应该具有的敬业和负责精神。

  世行行长的信内藏锋芒

  最近收到了一封发自世界银行的电子邮件。这是世行行长沃尔福威茨专门写给英国《金融时报》编辑的一封公开信。在这封信里,沃尔福威茨相当直接地表达了对英国《金融时报》的不满,认为其报道“世行行长:中国给穷国贷款忽视人权和环境”和社论“在非洲的狼”误导了读者,歪曲了他对中非关系的看法。

  这封信引起了笔者的兴趣。世行向媒体发送的邮件,多是通知世界银行发布了某项报告或是举办什么活动,但就一家媒体的失实报道而向所有媒体发邮件澄清的事情,笔者与世行打交道五年多来还是第一次遇到。更值得一提的是,担任过外交官和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的沃尔福威茨,将回击对手的技巧充分运用到这封信当中,行文内藏锋芒且不留情面,仔细列出了《金融时报》歪曲其观点的种种方式,这封信可以看作是对于一篇失实报道的详尽剖析。

  沃尔福威茨列举出的失实表现大致有三。其一是断章取义。《金融时报》的报道中写道:“沃尔福威茨表示,对于中国、印度和委内瑞拉贷款给那些享受债务减免待遇的穷国,他也感到担心。‘看到那些受益于债务减免的国家再次负债累累,这确实很危险。’”而沃尔福威茨在公开信中称,“文章造成了一种错误的印象,好像我把中国和印度单独挑出来,当作贷款给非洲‘重债穷国’的负面典型。那是采访记者提问时的假设,但我当时明确表示:‘我认为,如果将其视为中国和印度特有的问题,那是错误的。’”这里采用的是蒙太奇编排手法,委内瑞拉曾被美国形容为“流氓国家”,于是该报编辑有意扯上根本没有被沃尔福威茨提及的委内瑞拉,在谈到对非洲贷款时将其与中国相提并论,其负面暗示意味相当明显。沃尔福威茨毫不客气地指明:“该报编辑稿件的方式,和他们在文中插入提及委内瑞拉的行为,造成了读者对我观点的误解。”其三,沃尔福威茨委婉地指出编者的别有用心:“译文中可能还漏掉了一些内容。”漏掉了什么呢?笔者按照沃尔福威茨公开信中提供的网址看到了世界银行网站上刊登的采访原文,发现整篇采访的十七个主要问题中,只有三个涉及中国,尽管采访记者努力把话题往中国对非洲贷款存在的问题上引,但正如沃尔福威茨所说,“我并没有像你们文章中所描述的那样攻击中国”。相反,在整个采访当中,沃尔福威茨对美国、日本、德国甚至法国的一些做法都或多或少提出了批评,但《金融时报》的文章对这部分内容却只字未提。

  西方媒体是平面镜吗

  今天,媒体的影响力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突出,甚至可以说,一些强势媒体的报道视角决定了人对世界的了解和判断。

  但是,某些西方媒体不是在努力告诉世人一个真实客观的世界,以对中国的报道为例,时常会出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荒唐臆测。今年“三八妇女节”当天,中国两名媒体人将其博客首页设置为空白页,写上“因为众所周知不可抗拒的原因,本博客暂时关闭”,这被路透社记者想当然地报道为“中国在‘两会’期间整肃互联网的新一轮行动”,并引起了英国广播公司、美国之音等西方媒体的迅速转载,其实,这不过是这两名男性媒体人在妇女节这天和女同胞开的一个善意玩笑。德国、英国乃至日本的街道上丢了几个下水道的铁盖,当地媒体在报道时不约而同地将丢井盖的原因归结于中国的繁荣,因为“中国对钢铁的饥饿致使旧钢的价格一路攀升”。如果说,普通人因为没有来过中国,对中国产生一些怀疑和猜测还可以理解,一些在中国派了常驻记者的西方媒体,不可谓不了解中国,但在报道中为什么还会犯下如此低级荒谬的错误?西方的媒体总是标榜自己“像一个平面镜一样真实地反映世界”,而《金融时报》这篇失实报道出台的过程反映出,从记者意有所指的提问,到编辑对采访素材的取舍,再到报纸以社论的形式借题发挥,媒体并没有客观报道受访者的观点,而是在想方设法引导受访者去按照媒体的设想说话,这不仅侮辱了受访者的善意,也亵渎了读者的信任。

  世行行长的非常规做法

  世界银行行长的处理方式值得称道。按照通常做法,让发言人出面澄清一下,或是由秘书打个电话要求媒体刊出一则更正声明也就可以了,但沃尔福威茨没有采取这些办法,而是自己字斟句酌写了一封严谨的公开信。而且,他不仅要求《金融时报》原文刊出此信,还通过世行自己的媒体渠道将公开信广为散发,并把自己接受采访的录音整理出来放在世行的网站供所有人参阅。沃尔福威茨非常清楚,不负责任的言论被广为传播不仅会严重损害他的个人声誉,还很有可能影响世界银行与中国的关系,所以他没有走过场,而是彻底地澄清事实,为整个事件“消毒”。这种做法表现出一名国际事务官员应该具有的敬业和负责精神。

  《金融时报》在事件过后默不作声,只是在“来信照登”栏目刊出了沃尔福威茨的信,想就此了结此事。此前在“博客门”报道中丢丑的路透社等西方大牌媒体,也是在做了不负责任的报道之后,又以不负责任的态度遮掩过去。《金融时报》真应该向沃尔福威茨学学,拿出认真负责的态度解决问题,也为纠正媒体的失实报道带个好头。

  没人能够忽略今天的中国,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方式已经从突然热情式的零星报道转向全方位多角度的常规动作。但在这股中国报道热潮中,总会有一些刺耳的声音。对于这些声音,我们不必看得太重,这是一个国家在融入世界体系的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一个阶段。沃尔福威茨这封公开信的意义恰恰在于,这是西方人自己对这种谬误的一次纠偏,其反驳力度更大,也更容易让外国人信服。随着更多人以公正的眼光看待中国,客观的声音也会越来越多,相信这样的纠偏会不断适时而生。▲

  (作者是本报编辑。)

朱 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