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凭什么就业率由“高校自己申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8日00:21 红网

  日前召开的2006年就业论坛上,有专家认为高校就业率统计存在虚假。关于05年高校就业率,教育部公布的是:截至9月1日,全国高校毕业生率72.6%,本科生82.7%;国家人事部的统计是:截至12月31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87.7%;而今年7月,共青团中央和北大联合发布的调查结果是:截至5月底,在接受调查的2006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有签约意向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02%,未找到工作的占27.25%。。据北京市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任占忠主任称:目前高校的就业率是由“高校自己向教委申报”。(据11月17日《北京晨报

》)

  关于职业的定义,有三要素,其一,当事人要付出劳动;其二,当事人要获得报酬,其三,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持续时间。目前把统计学生毕业时的签约率就当作统计就业率,当然如杨东平先生所谓“毫无价值”,而且极其荒谬。这是第一。

  第二,据说调查一年后的就业结果是国外的通行指标,那么,如果规定就业率由高校在学生毕业一年之后再统计申报,可不可以?我认为同样不应该。现代社会是一社会分工日益细密的社会,高校自有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职责、本位,不应强求其把时间、精力花费在其他事务上。这并不是主张学校不去关心学生的就业率。事实上,就业率在某种程度上是人才培养状况的反映,关涉到学校声誉、生源等诸多问题,在“看不见的第三只手”的作用下,学校自会主动积极去掌握相关信息,以对课程设置等诸多教育事务进行调整,适应竞争。

  第三,也正如上所述,就业率关涉到学校声誉、生源等现实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利益问题,那么由学校来统计学生就业率申报,而不是由利益超然的第三方,自然难有公信力、说服力,未必能做到客观、公正。这也正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诸如“北京吉利大学就业率显示100%,校方表示‘人人成才,个个就业!’”而很多学生却表示“曾经找到‘挂靠’单位或临时找到工作,目前处于失业状态”,高校就业率造假事件层出不穷的原因。

  这样的道理再浅显不过,有何难懂?还待笔者如《皇帝的新衣》中的天真小孩般直指其谬?如果就业率由高校自己统计申报的状况,再这样持续下去,如不是高校和教育部门联合起来在“忽悠”人,又当叫咱老百姓作何想?

稿源:红网 作者:于立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