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众多家长来电--报道让我们恍然大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8日07:58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看了你们的报道,才知道我的孩子可能有心理问题。”楚天都市报关于“心理辅导团为何郁闷”的报道引来读者热议。连日来,30多位读者打来电话发表看法。

  昨日上午,武昌李女士打来电话说,她15岁的儿子今年刚上高一,由于中考没有考好,就说了他几句。谁知,近半年来,儿子在家就不怎么说话了,总共和她说了不到10句话。“我总感到他有些不对劲,可又不知道问题在哪儿,该怎么办。”

  青山区肖女士来电说,“我们原来不知道有心理咨询,总感到孩子有问题,可是又找不到原因,对孩子出现的异常行为,大多采取责罚的传统办法解决,效果不佳,为此感到很苦恼。你们的报道,让我们开了窍。”

  “看来,我要检讨自己的家教方法了,孩子有了心理问题,要多向心理咨询师咨询。”这是众多读者的代表性看法。

  武汉大学医学部高级心理咨询师廖皓磊教授,同时也是武昌青少年健康心理辅导团的高级督导。对辅导团的尴尬,他并不感到奇怪。他说,现阶段,心理咨询相对于普通市民来讲还是新鲜事物,随着人们认识水平和经济条件的提高,心理咨询将大有可为。

  他表示,即使现在遇到再大的困难,心理辅导团也不会解散,会一直坚持下去。(记者关前裕通讯员欧新梅刘金峰纪烨)

  心理咨询师上门的身份是个问题

  除了家长不理解、不支持,心理咨询师们遇到的尴尬,还有其它难念的经。

  “我们拿捏不准以什么样的身份上门。”心理咨询师张素华说,他们一般是先与社区联系,召集几十个学生搞活动,通过活动中的交流发现“问题学生”,再与家长联系上门服务。

  与社区联系时,说是心理咨询师,就暴露了身份,工作就会失败。张素华说,心理问题往往会被人误认为是“精神病”,孩子与家长对此都很忌讳和反感,以心理咨询师的身份往往难以开展工作。

  说是家访,家教,又没有相关证件,难以取信于人。

  由于纯属义务工作,素材费、资料费、电话费、交通费等都由咨询师们自掏腰包,这对咨询师的长期付出也是个考验。(记者关前裕通讯员欧新梅刘金峰纪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