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佛山:大城市雏形初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8日09:06 南方日报

  近百公里“一环”今天通车,一批地标式市政工程陆续落成

  佛山:大城市雏形初现

  科学发展看南粤

  今天,全长99.2公里的佛山市“一环”快速干线正式剪彩通车,这一干线经过佛山11个镇街,围绕519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省内最大的环城公路;今晚,省运会也将在新落成的佛山世纪莲体育中心举行;而岭南明珠体育馆、岭南大道、平胜大桥等佛山地标式重要市政建筑也已陆续落成。这批代表佛山形象、佛山水平、佛山能力、佛山精神的城市基础设施竣工,标志着佛山现代化大城市的框架和雏形横空出世。

  打破行政区划分割整合资源,注重科学规划以人为本,城乡同步“创模”……科学发展观正在催生一个宜居宜商宜创业的大城市!

  整合资源规划城市

  3年前,省委省政府决定佛山市实施行政区划调整、改为一市辖5区伊始,佛山内部的整合仍然面临着体制、政策、管理、资源配置、生产要素流动受到区域限制等问题,各种基础设施缺乏统一的规划。如何在3800平方公里内构建一个资源充分整合、功能科学定位、产业合理布局的现代化大城市?

  2003年,省委常委、时任佛山市委书记的黄龙云在佛山市九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对佛山此后5年工作的总体要求:“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核心,以结构调整、资源整合为主要任务,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扩大开放为动力,在建设产业强市、现代化大城市、文化名城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其后,佛山围绕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总体目标,制定和落实城市发展规划和环保生态规划,加快整合和建设步伐,建设组团式大城市,并准备用5年左右时间构筑大城市基础设施框架。佛山沿着“概念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的路径,不断细化对未来的构想。2003年被人们称为佛山的“规划年”。接下来的2004年,提出建设“2+5”组团式城市的《佛山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公布,而随后《佛山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也正式向社会公示。这批规划,描绘了一个筋骨脉络舒展、功能完善、极具活力的佛山。

  “规划是我们最重要的领导方式之一。”黄龙云强调,规划是城市建设管理的依据。打破原有的行政界限,为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开辟了“绿色通道”。3年来,佛山市详细规划了经济建设、环保、科技、教育等10个方面100多个项目,计划投入1900多亿元,包括“一环”、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多项跨区跨界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顺利实施。

  佛山重点工程的规划无一不是通过国际招标完成的,国内专家及美、德、日等国专家同台竞逐,由佛山市在省专家库中选取的一流专家对他们的方案作出评审。“岭南明珠”体育馆、“世纪莲”体育中心、一环快速干线等重点工程的优秀规划方案应运而生。

  科学发展建设城市

  当市政府宣布将投入1900多亿元进行十大项目建设时,不少人都感到惊讶:1900多亿元从何而来?时任佛山市常务副市长、现任佛山市代市长的陈云贤指出,搞城市建设不能老盯着财政和银行。应当把城市当作一种资源来管理,只有用“经营城市”的思路来运作,才会越搞越活。

  佛山市因循“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向市场推出了一批城市可经营项目。截至今年9月,已签约66个项目,动工35个,投资总额达到130亿元,已竣工15项。在已落实的建设资金中,社会资本占主要部分,政府投资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

  佛山城市建设引入了绿色环保与节地节能理念。几年来,佛山已投入过百亿元的资金用于改善环境,其中投入30多亿元整治河涌水道,还以BOT的方式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针对多年存在的陶瓷企业空气污染,佛山实施“改造升级一批,转移一批,淘汰一批”的政策,经过整改,保留了200多家陶瓷企业,总数仅有原来的一半,但产值却上升了50%,产业运行质量大大提高,城市环境得到改善。

  佛山3年前作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决定。目前,佛山创模已通过省的预验收。“我们不是为创模而创模,而是要以创模为‘抓手’,扎扎实实改善环境,让人民群众享受和谐的人居生活。”分管城建与环保的杨晓光副市长经常这样强调。

  国家环保总局评价说,佛山不是中心城区而是全部五区参加创模,不仅城市地区而且农村地区也参与创模,这在全国城市中是很罕见的,创建的难度提高了,但环境改善更切实了。

  佛山的城市建设项目都有一个明确要求,那就是尽量少用土地,每个项目都要做到节能环保。以“一环”为例,建设单位选取了3公里路段,将试验安装太阳能路灯300多盏,单这些路灯一年就可以节约10几万度电;沿线还设置蓄水池,可以蓄水浇灌绿化带;在沿线建设绿化带,形成“绿色城墙”,吸收有害气体,降低交通噪音……

  以人为本改善城市

  近几年来,佛山在搭建现代化大城市骨架的过程中,做每一个规划,修每一条路,建设每一个市政项目时,都为市民着想。比如“一环”的建设,为满足沿线11个镇街群众上路的需要,还设计了双向6车道的辅道,行经区域车辆可以方便地进入干线;在征地拆迁过程中,佛山市做到了对群众提出的问题一定回答,对群众的合理建议一定采纳,群众利益受到影响时一定给予补偿。

  在同时开工修整市内中心区8条道路之前,为争取绝大多数市民的理解和支持,大规模的宣传解释工作也随即展开。后来中心区堵车堵了整整10个月,大多数市民都没有怨言。正是有了这种支持,佛山现代化大城市的框架和雏形终于在短短三年内形成,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同城生活,同城便利”得到实现。与此同时,佛山的经济保持了飞速发展,2003年全市GDP为1381.39亿元,去年已上升至2380亿元。东芝、日本三大汽车商、沃尔玛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入驻。一个宜居宜商宜创业的大城市正在崛起!

  本报记者崔旭明通讯员南策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