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高房价“催生”房地产高额利润(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8日09:13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高房价“催生”房地产高额利润(图)

  市民从郑州一房地产博览会的大幅广告画旁走过。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高房价“催生”房地产高额利润(图)

  在房地产博览会上,市民从别墅式住宅模型前走过。

  根据来自权威部门的最新数据,10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6%。在北京,从6月份开始连续5个月同比涨幅超过10%,中心城区二手房单价也直破万元关口。

  作为与经济、社会、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当前房地产市场中的过高房价、过高利润、较大涨幅已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北京、深圳等城市不断攀升的房价,令普通百姓望房兴叹。

  “应该看到,消费观念的转变、中等收入人群的增长等,确实为房价的上涨提供了一些合理支撑。但是,当前房地产业中存在的隐瞒成本、人为操纵、管理缺位等,已成为部分地区房价扭曲的重要元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经济学家王小广说。

  按照“企业成本是定价基础”的市场规律,建房成本常成为房地产开发商逃避房价高涨指责的极好理由。实际并非如此,权威部门的调查报告及不少经济学家指出,“巨额利润”是造就高房价的决定因素。

  “一口价”背后:隐藏房产商超额利润

  “不给任何解释,都是一口价,北京三环以内动辄每平米上万元。”在中国社科院工作的龚先生本周跑了不少楼盘,他打算买一所100平米左右的房子。

  目前,在房地产交易中,开发商掌握着交易活动的主动权,购房者对房屋交易信息了解甚少。“天知道房屋成本是多少?售楼员除了喊一口价之外,都懒得理你!”有着博士学位的龚先生,试图多了解些买房知识,结果撞了一鼻子灰。

  其实,几乎所有房地产商都不会主动向购房者公布房价成本,否则,便泄露了其背后隐藏的巨额利润。

  通常来讲,“土地价”、“建造成本”(含建筑安装成本、配套建设成本、运营成本、税金等开发间接费)和“开发利润”是房价的三个主要构成部分。

  现在土地施行“招、拍、挂”市场机制之后,抛去背后的灰色交易地带,地价随市确定。不过,房地产商一般都不会把楼盘地价告知购房者。

  对建造成本,据2005年某部委对一家房产企业开发项目的调查,相关浮动价格从高计算,一般6层砖混楼房每平米约1930元;高层楼房每平米约2400元。

  “土地价”和“建造成本”可归纳为建房实物成本,按此估算房价并非高得不能接受。但另一部分“开发利润”,才是高房价的真正源头。

  以2005年深圳市不同地区的10个楼盘为例,根据权威部门提供的调查报告,其开发利润占到房价的15.33%至62.23%,远远高出一般企业利润。分析表明,房地产的高利润并不在于对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也不是通过压缩建造成本而取得,而是与房价之间联系紧密。

  “开发利润和房价之间存在互相影响与决定的关系,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房价越高开发商利润越大。”这份报告一针见血地指出,“房地产开发商追求超额利润的主要做法,就是维持高房价。”

  “房地产存在暴利,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说,“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利益机制不平衡,造成财富在短期内向开发商聚集,是导致该行业暴利的根源。”

  垄断性定价:投机营造高房价的砝码

  不透明的建房成本,决定了不透明的高房价。即使是同一个楼盘,价格也总是没有理由的随时上调。

  以北京市玉泉路附近的“远洋山水”楼盘为例,今年3月份均价还是5900元/平米,到了6月份均价便上升至7200元/平米。“仅3个月,每平米便上涨了1300元,有什么理由让我信服?”楼盘附近的居民王涌说。

  不过,对北京房价近年来的持续高涨,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倒是亮出了“房价上涨是硬道理”的言论。

  经济学家王小广对此类观点予以坚决驳斥。王小广认为,近年来房价暴涨及房地产暴利的直接原因,是过度的投机炒作。

  房价形成机制扣除成本因素外,还有土地资源与商品房供求关系、企业品牌、市场竞争策略、消费者心态等多种因素发挥作用。不过,这中间许多因素很容易被开发商利用,进行投机概念炒作,营造高房价。

  业内人士分析,土地实施招标拍卖以后,呈现价格变化较大的特点。因此,土地价格的波动,很容易成为房地产企业制造高房价的重要理由。

  货币分房制度改革和贷款消费观念的深入,喷发出巨大的购买能力,市场上也明显出现了透支及奢侈消费,从而引发了投机需求。由此,购房者心态也常被巧妙利用,房地产企业运用“捂盘”、“销售情况不公布”等手段,借机抬高房价,造成虚假销售繁荣。

  此外,绿化率、水岸房等策略,更是屡屡被开发商拿来提高房价。

  “由于不透明,任何东西都可被当做提高房价的砝码。”易宪容说,以市场化的名义,房地产企业不仅可以垄断性定价,而且也容易把房地产市场产品的成本让整个社会来承担,获取巨额收益。

  抑制暴利:关键看调控政策执行力

  为遏制房价过快增长,国家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政策,力度不可谓不大,措施不可谓不全,然而政策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一些政策效应却没有得到充分显现,一些调控措施被不经意地“软化”。

  今年以来,宏观调控中不断收缩的银行信贷,并没有对房地产投资增长产生多大影响,相反国内银行信贷却表现为迅速扩张趋势。同时,房地产业融资渠道也正通过引入外资来打破国内信贷的收缩限制。

  央行14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3万亿元,同比增长24.3%,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进一步提高。

  更让人深思的是,在中央政府坚定不移的调控决心和房地产市场挥之不去的问题之间,地方政府的“执行力”问题被清晰地置于台前。

  专家坦言,在房地产市场一直就存在着两股力量的博弈:一方面是中央政府以稳定房价涨幅为基调的调控措施越来越细、力度不断加大;另一方面则是各地商品房价格持续上涨的冲动。而一些地方政府对房市调控政策“拆招卸力”的做法,事实上已成为推高房价的重要护佑力量。

  “这种只重一时、一个产业的利益,对调控政策采取消极的、阳奉阴违的做法,不仅直接抑制了调控效应的发挥,更严重影响到政策的威信和百姓的信心。”社会学者郑保卫说。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相关部门对上述“走样”行为视而不见,对房地产中的突出问题长期保持“噤声”。有的地方把“鼓励房地产发展、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千方百计引资”作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要诀”,全力搞土地与房地产的城市运营,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营造地方政绩。

  “如箭在弦” 亟需加大调控力度

  10月份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坚持把好土地、信贷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严格审批新增建设用地,加快落实国家土地督察制度。严格控制中长期贷款”。

  在房地产交易秩序方面,来自权威部门的信息表明,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建设部、工商总局联合组织的整治行动正全面深入展开,对囤积房源、捂盘、哄抬房价等扰乱房地产市场行为的打击力度将空前加大。

  财税政策上同样留下足够的期待。种种迹象表明,除交易环节的税收政策将继续得到严格执行外,是否开征、何时开征“不动产税”,正成为悬于房地产市场上的最大调控悬念。

  中央党校经济研究室主任周天勇等人表示,我国目前相关税收调控政策基本集中在交易环节,在房屋持有环节则处于“零成本持有”。如开征不动产税,将有效增加拥有多套房屋者的持有成本,对房地产投机行为形成“精准打击”。

  “征收不动产税已成为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通行、有效的做法,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来看,这一税种的出台应该说只是时机问题。”一位分析人士说。新华社记者黄全权齐中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