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质疑的激情与理性(严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8日09:16 东方网

  看完《新闻调查》十周年特别节目,给我留下的很深印象,倒不在于王志那挺认真,挺严肃的神态,而是他那源于记者职业道德感里的一股子质疑精神。无论是在记者调查的拍摄过程中,还是在主持人节目录制现场,他的这种“质疑的因子”始终散漫在《新闻调查》的空气中,历久弥香。

  王志在片中打趣说:“我把质疑都用在节目上了。”是的,《新闻调查》的每一次

播出都让人感到了质疑的力量,也就是新闻学上说的“提问”的力量。会不会“提问”,考量一个记者的素质,这种素质不是人人都具备的。老舍曾说过,“个人的风格,正如个人的生命,是逐渐成长起来的。在不断的劳动中,我们才有希望创出自己的风格。”王志的风格是王志在长期的新闻生涯中砺练出的人格气质,当然,王志强烈的质疑精神只是《调查》记者中的一个典型。其实,《调查》记者中早有这样一句话:质疑是我们的生存方式。《调查》的制片人张洁在对《调查》记者提出特别要求时,第一条就是讲质疑的精神。

  是否可以这样说,《新闻调查》最大的成功就是质疑。因为质疑,使节目独具风格。因为质疑,让节目焕发光彩。《新闻调查》的质疑精神在我看来,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种是激情的质疑。它是情感投入后适时的追问,是录制中主持人的自觉。这种自觉不是天生的,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我赞成他“看东西的习惯”,就像他所说,“有时墙上的报纸我都要看半天”,如果他今天出席房地产开发会,明天参加某个晚会,就不会对工作产生激情,由此,也不会产生激情的质疑。

  我曾听说,王志在做一期节目前和编导商量的问题大概有20多个,但是采访一个半小时当中,王志提出的问题就有88个。每一期节目他都下很大的工夫,出发前,甚至在开始采访中他都要做很多的功课。没有采访的激情,没有怀疑一切的介入态度和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工作作风,能提得出88个提问吗?他在采访中经常问:“接下来呢?”、“是这样吗?”,问题接得非常紧,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这种充满激情的怀疑精神,不断刺激被采访者,也不断刺激观众把节目看下去。

  另一种就是理性的质疑。在我看来,一个好的记者光有激情是不够的,还得有理性。理性是一个人涵养的表现,你总不能采访时一个人从头到尾“问”到底,还得适时地给被访者和观众以喘息的空间。有时候留些停顿,不急于问第二个问题,正是善于倾听的表现,一位记者在《新闻调查》十周年特别节目中说过:“作为记者首先得学会听,因为听是一种态度,你首先得听别人在说什么,才能够从听他说的过程中有所发现。”这是很有道理的。

  记者多一份理性、少一份冲动,会有助于对事物做出更准确的判断。记者质疑既表明他很有采访的激情,也表明他是一个挺有责任感的人。质疑是一种态度、一种品格,质疑不应该也不可能仅仅为揭黑幕而存在,质疑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引发社会的思考、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推动社会的进步。在现今这个越来越宽松的舆论环境中,由《新闻调查》激情与理性碰撞后发出的“质疑”火花,希望能持之以恒并长存于我们的社会中。


作者:严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