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品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8日10:15 上海青年报

  ■文/刘新宁

  夜是美丽的,美得那么和谐、自然、深邃,与白日相比别具一番特色。可惜的是,人们常把它丢给了睡眠,这实在是一件憾事。

  夜之美可视,不必说都市里的灯火阑珊处,笙歌曼舞时,只需随便的一处便能领略

那无尽的风光。记得许多年前的一个夏天,我在农村和堂弟坐在一个高高的草垛上,看着朗月下的浮云,和浮云旁的星斗,谈论着月亮里有什么,并试图用肉眼看个究竟。但我们的话题很快又被蛙鼓和虫鸣引到了不远处的一方水塘。塘水如镜,也装着一方有月的天空。水塘外是一片树林,我们用一种近于恐怖的心去感受那里的神秘莫测。但我们并不怎么害怕,因为身后百步就是小村,家家的窗户都被灯火映得暗红。多年后每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那当年的一幕,清晰如昨,塘水浸心。

  夜之美可听,宁静的夜里没有了白日的喧嚣,这时你才可欣赏大自然演奏的万籁。静静地躺在床上,听水塘中蛙鼓的频敲,草丛里蟋蟀的弹奏,甚至风声、雨声……你听,起初是一只蛙的呼唤,接着是几只蛙的应答,继尔是无数蛙的合唱。蟋蟀也不甘落后,拨动丝弦,虽无高山流水的韵律,却有十面埋伏的气象。你再听,欧阳子笔下的风来了,由远及近,楼前屋后的树首先受到了它的骚扰,“刷啦啦”一响,为夜又增添了几分喧闹。你再听,这风的后面还有雨,风雨的齐奏代替了蛙虫的对答,这一切似乎又演奏在你的枕边。乡村的夜曲多是自然的合奏,城市的夜声奏出的常是车马的喧嚣,机器的轰鸣和管弦的交响。

  景入目、声入耳、感发于心,夜之美还可感。如此美好的夜晚,让古今诗人写下了多少不朽的名篇。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不就来自于巴山的一场夜雨吗;张若虚以孤篇压倒全唐的《春江花月夜》描写的也正是一曲动人的夜歌;激起俞平伯创作冲动的是六朝故地的桨声灯影,而非白日的秦淮河;印度的泰戈尔也写道,“星光散去,夜儿遥遥,召唤从深处传来,人啊,拿出你的灯来吧。”

  孤身躺在夜里,让夜的氛围把你拥抱、紧裹,你的身心便会走进这无际的空间,甚至穿过时空隧道,精鹜八极、游于万仞。这时,你的所见、所闻、所感断然不是白天能得到的,这就是夜的慷慨、夜的特色。夜莺的鸣唱是动听的吧,你只能在夜里欣赏它;夜来花香是诱人的吧,你在白天会与它失之交臂;萤火虫儿那万盏荧光在草上林中穿梭的美丽,明亮的太阳下是看不到的。所以,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所以锦衣夜行并非无益,正是为了与夜的魅力相衬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