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手工泛丸药,绝活会失传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8日13:50 新民晚报

  海绵蘸水,轻轻地把竹匾擦湿;药材粉末,细细地铺洒在竹匾上。老药工陈志明手持竹筛,慢慢刷出已被湿润的药粉,马步站桩,使上腰劲,顺时针方向摇动起竹匾来。一遍又一遍,那些药粉渐渐成形,变成了一粒粒直径2.5毫米的药丸。今天上午,在豫园“上海童涵春堂中药文化节”上,这把纯手工泛丸药的绝活,引来了中外游客的阵阵赞叹。

  马步一扎五六个小时

  熬膏、浸药酒、泛丸药是药工的三大传统手艺。从前,进药房当学徒,这三门手艺都是“必修课”。可现在,熬膏、浸药酒还很吃香,能手工制作丸药的药工却日渐减少,这门手艺正面临失传的危险。

  陈师傅说,一帖中药做成丸药起码要一天半,“马步一扎就要五六个小时,粉尘弄得人灰头土脸,干久了肩背酸痛。”可是,做丸药加工费却与切片、打粉、代煎中药等相差无几。也许正是由于这份辛苦,让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

  另一方面,市场的反应也让中药手工加工工艺处于尴尬的境地。大家都知道,不管是蓝印花布还是绣娘作品,皆因手工制作而更值钱;世界名车劳斯莱斯更因纯手工精制而卖出了天价。然而在怀旧复古的潮流中,同样是纯手工工艺、同样有着古老文化底蕴的中药丸药制作,市场认知度却甚小。

  想起当年煤球炉煎药

  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手工制作丸药的绝活是否真的会失传?围观的市民议论纷纷:

  30多岁的蒋女士说,过去住在石库门老房子的时候,妈妈用煤球炉煎中药的情景,现在想来都很温馨,今天看到童涵春堂的老药工们手工泛丸备感亲切,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如果失传就太可惜了,纯手工就该优质优价。

  年轻的李先生头一次见识手工泛丸的全过程,却不以为然:生活节奏太快,方便省事是第一位的。你看看身边吃中药的朋友,如今还有几个是自己用药罐煎药的?尽管晓得随煎随喝效果好,但机器代煎后分包放进冰箱冷藏,吃起来到底方便。手工制丸药,大概快进博物馆啦。

  在现代工业技术的夹缝里,保护传统工艺已刻不容缓。据悉,百年老字号童涵春堂正在着手培养新人,接上老药工的班,不让手工加工工艺流失;同时,希望通过手工绝活“路演”,呼吁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博大精深的祖国中医药文化。

  本报记者王欣

  【相关链接】

  丸、散、膏、丹、酊、汤、锭等,是中医用药治病的古老制剂,沿用至今。根据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病症选用恰当的剂型治疗,是我国中医传统的治疗特色之一。

  目前中医临床中使用最多的是汤剂,很多人误以为看中医就是喝汤药,实则不然。汤药量多,苦涩难咽;丸药量少,易于吞服,更适合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和经常出差者。而且手工制作丸药不会浪费药材,同样的病症治疗,丸药的费用仅为汤药费用的十分之一左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