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郑汴通公交大河当推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8日18:40 大河网-大河报

  核心提示

  郑汴城际公交11月19日将正式开通。本报这几天不断接到读者打来的感谢电话:感谢大河报的报道促成了郑汴城际公交的互通。

  大河报是如何推动城际公交开通的?在郑汴城际公交开通之前,我们再把视线拉回

8个月之前的那些日子,告知读者一些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今年3月份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本报率先独家推出“郑汴一体化公交互通”系列报道:

  3月7日,本报刊发《本报记者从中牵线——郑汴书记市长北京纵论一体化》。3月8日,本报又刊发了《郑汴公交能否直达互通?》。3月10日,再次刊发《郑汴公交互通能否“顺产”?》的文章,接着3月13日,又刊发《在京参加全国两会的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说——两城对接政策无碍》。

  许多读者可能还记得,就是这组报道带给郑汴两市人民城际公交互通的第一声“春雷”!

  郑汴“公交互通”本报提前“酝酿”

  近年来,国内各媒体不断将视线更多地投向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对大河报来说,如何在这一平台上寻找百姓真正关心的话题、力求报道题材的创新,一直孜孜以求。今年3月份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刚刚在省里“露面”的“郑汴一体化发展”就这样走进了记者的视线。

  如何在刚刚提出的“郑汴一体化”规划中找到百姓关注的切入口,并在全国两会上叫响呢?记者兵分三路,分别到省直有关部门探访。在省发改委,记者了解到,郑汴一体化虽然早已纳入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构想,但“郑汴一体化发展”这个叫法真正明确地提出,却是眼前的事。去年5月,《纽约时报》发表文章《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其论述说,一千年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是开封,五百年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是佛罗伦萨,现在最重要的城市是纽约。如果纽约不注意技术进步和创新,若干年后也会像现在的开封一样。几天后,省委书记徐光春就此文作出批示,提出“要把开封在我们的手中发展起来,以展示共产党人的执政能力”。去年6月一次省委全会上,徐光春书记和李成玉省长都在讲话中明确提出,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设,优先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去年底,郑汴快速通道开工。

  记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中央已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既然城乡能一体化发展,那么城市就不能一体化发展吗?阻隔郑州和开封两市人民顺畅往来的交通问题能否解决?省里也提出两市要一体化发展,郑州和开封能否互通公交?

  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郑汴互通公交、电信同城、金融同城已在构想中。但何时能够实现,还是未知数。因为当时“郑汴一体化发展”概念刚刚提出,两个城市还没有相关的具体规划。

  带着“民意”上路前线后方密切配合

  有了前边的“踩点”和思考,记者心中有了谱。同时,我们在征集群众本年度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时,发现郑州和开封两地群众对郑汴互通公交有着强烈的企盼,但同时又感觉心里“没底”。因为郑汴快速通道属于交通部门建设,而城市公交属于建设部门主管的公交部门的事情。

  郑汴开通公交,既是两地百姓的心声,也具备可行性,但政策束缚同样也存在。如果大河报关注此事,可能会促使这一有益于两地经济发展和有益于两市人民甚至是全省人民的好事早日实现。

  就这样,赴北京参加全国两会报道的记者余勇、王春利头脑里绷着郑汴一体化这根“弦”上“前线”了,而留在报社的李敬欣、施书芳、郑松波等人则开始了在郑州、开封之间多次往返奔波,倾听百姓心声,了解有关部门的想法。

  “郑汴公交互通”系列报道的“种子”种下了,她在等待全国两会上一场及时雨,就能使她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记者牵线郑汴书记市长“圆桌”对话

  “郑汴一体化”是中原城市群的突破口,按照报道设想,我们要采访郑州和开封两市的领导。

  负责全国人代会河南代表团采访报道任务的记者余勇,一到北京就与赴京参会的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市委书记王文超和全国人大代表、时任开封市市长的刘长春联系。可一连找了多次,不是人不在房间,就是他们正在谈工作,不便打搅。记者一直在寻找机会。

  3月6日上午,河南代表团召开全体会议,审议讨论温家宝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余勇在小组会场见到王文超书记,向王文超说明要采访郑汴一体化的题目后,王文超很谨慎。他说,省里作出的郑汴一体化发展,目的是郑州和开封要实现共同发展。但是,社会上正有一种传言,说郑汴一体化就是郑州要“兼并”开封,在这个时候让郑州先谈这个话题恐怕不太合适,也会影响社会稳定。

  但王文超向记者建议:“你们先采访长春市长,让开封方面先谈,这样更为稳妥一点。”

  记者随即找到时任开封市市长的刘长春,刘市长很爽快地答应了记者的采访。可会议正在进行,不便立即采访。记者与刘市长约定,中午到刘市长的房间里谈。

  记者把信息反馈给报社。报社指示:既然是郑汴一体化,何不把两位领导请到一起“纵论一体化”,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形成互动,采访内容也会更有趣。

  王文超书记闻听立即表示赞同:“问问刘市长,看到谁的房间谈。”

  刘长春市长一听也很高兴,爽快地说:“中午我去王书记的房间。“

  “小插曲”挤掉午休时间“圆桌”对话透露“玄机”

  在北京的两位记者兴奋劲儿还没过,突然遇到一个“小插曲”。

  上午近11时,记者从会场出来,发现王文超书记正在会议室外焦急地寻找记者。他一见记者就说:正好现在有时间,能否和刘市长一块去房间谈谈。记者赶快到另一小组的会场找刘长春市长。

  一切安排妥当,就在记者去邀请刘长春市长赶到王文超书记房间时,王书记突然有个紧急会见,需要马上出去。眼看着一场“圆桌会议”就要“泡汤”,记者赶紧提议:能否利用下午会议开始前一段时间谈谈。

  “那就从午休挤时间吧!”见记者一脸真诚,两市领导爽快地答应下来。

  有惊无险终于促成两市领导坐在一起纵论郑汴一体化,两位记者高兴得连中午饭都没顾得上吃,立即细化采访提纲。

  下午1时30分,郑汴两市的书记、市长坐在王文超书记房间的茶几旁,开始纵论一体化。原本计划20分钟的采访,兴致所至,两人一下子聊到下午2时30分会议开始前一刻。

  商谈中,两市领导首次提出“郑汴公交互通”和“电话无长途、银行同城结算”。这便有了3月7日本报独家报道《本报记者从中牵线——郑汴书记市长北京纵论一体化》。

  对记者提问的“两个城市能首先实现公交对接”的提问,两位领导当即表态。王文超说:这不是大问题,快速通道一旦修好就不存在问题了。对此刘长春说:“快速通道一通,王书记那儿一说,我这儿一应,问题就解决了,互通公交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副省长北京表态郑汴互通公交无障碍

  郑汴两市书记、市长在京城对互通公交的态度,在郑州开封两地引起强烈反响。郑州、开封两地的群众甚至省直工作的不少同志都给记者打电话表示感谢。这让记者更加发奋,一定要将郑汴一体化的报道搞好。

  但是,兴奋还没有过去,接下来的就是一个政策的羁绊。打破汽车营运原来不合理的二元化机制。河南在这方面能够突破吗?省领导又是怎么看待呢?不少读者提出了这一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就任副省长之前,曾任省发改委主任,是郑汴一体化的具体推动者。现在作为省政府副省长,既分管交通,又分管建设。他的发言无疑具有权威性。记者一直在寻找机会采访张大卫。

  一次餐后,记者在电梯口偶遇张大卫,赶紧提出采访想法。刚接受过记者关于“中部崛起”采访的他当即答应下来。但是好事多磨,由于会期日程安排太满。3月12日,采访终于成行,记者在他的房间抛出一个个问题。

  “可以说,突破中牟县,两个城市就‘握手’了。”张大卫说,对两个城市来说,规划区边缘只相距30多公里,很短时间内就能连接起来,中间没有任何的自然障碍和其他障碍。

  他分析说,郑汴一体化要打开一个突破口,首先是在交通上。开通郑汴快速通道,围绕这条道路建设,进行两边功能区的规划。两城市在地理上通过这条纽带可以连起来。

  “这个问题没有任何政策障碍。”记者最后抛出这个事关郑汴城际公交互通能否成行的问题,张大卫副省长明确答复。

  他说:郑汴快速通道虽然是由交通部门修建,但它是按照城市道路来修的,修好后要交给城市管理;由于这是城市道路,不存在体制和政策上的障碍。同时,郑汴快速通道不设收费站,也没有“零公里”的概念。快速通道交付使用后,公交车辆上路去跑,那就通了;就像现在公交车由金水区跑到管城区一样,并没有政策上的限制。

  张大卫副省长的表态,迅速见诸报端。3月13日,本报又刊发《在京参加全国两会的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说——两城对接政策无碍》,给郑汴两市百姓吃了“定心丸”。

  □记者王春利李敬欣实习生李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