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不能让遗弃成为最后的希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9日00:28 红网

  在解放军三零四医院血液科病房,来自河南驻马店的18岁女孩周焕孤单地站在病床前,显得手足无措,有些茫然。本月13日,身患白血病的她被父亲带到北京治病。次日中午,其父说回老家拿钱便一去不回。昨日(17日)上午,周父致电解放军三零四医院称因家里没钱替女儿治病,而不得不将女儿留在医院。(11月18日《新京报》)

  大约半年前,我曾经看到过一则类似的报道。如果没有记错的话,那也是一位来自

农村的父亲,唯一的女儿身患重症,面对巨额医疗费,父亲实在无能为力。迫不利己,他想出一个办法,他将女儿带到医院,然后一去不回。这样的故事,通篇都是心酸,然而,据我的记忆,那个女孩却是幸运的,因为被父亲绝情地遗弃,她得到了社会的关注,许多人为她捐款,医院也全力配合,她幸运地得救了。

  当看到18岁女孩周焕的遭遇,我立即想起了这一则旧闻。两个女孩都是不幸的,两个父亲都是痛苦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父女之情,即使没有做过父亲的人,也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吧?假如不是实在没办法,谁会这样做?于两位父亲而言,将女儿遗弃在医院,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个时候,他们是在赌搏,以放弃自己个人的良心来赌一个社会的良心,以个人道德的必遭谴责能考验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而他们所能给出的唯一赌注,就是自己女儿的生命。

  说起来,这似乎是一个悖论,当最亲的人都放弃的时候,社会又怎能负起责任来,这不是对医院和社会的“道德绑架”吗?无论如何,以结果论,前面的那个父亲用对了方法走对了路,他赢了,如果他不“别出心裁”地将女儿遗弃,女儿很可能就没救了。后一个父亲是输是赢,他18岁女儿周焕会和另一个女孩那般幸运,依然还很难说。但不管怎样,有前面一个父亲的成功范例,我们却可以如此设问,遗弃何尝不会带来希望?而当我们如此设问的时候,恰恰暴露了当前医疗保障制度的一个巨大硬伤所在:当一个人身患重病、现代医学手段完全能够让他得救、然而却需要巨额医疗费用的情况下,一个普通人家该如何是从?

  但凡有可能,很多的家庭都会倾囊而出的。其结果必然导致,一个小康家庭迅速返贫,一个贫困家庭将陷入赤贫。虽如此,可能都不足以偿付那一笔巨额医疗费用。在此情况下,我们的医疗保障制度给这些人提供了哪些救助方案呢?对的,现阶段是有不少人被纳入到医疗保障制度的保障之内,一旦生病,将会得到数额不等的救助,然而,仍有相当部分城镇人口以及大部分农村人口仍游离于保障之外,小病小灾倒也罢了,一旦遇到必须花费巨额费用的大病重病,一个家庭也就立即陷入绝境。

  医疗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使很多家庭缺乏抵抗大病重病的能力。以白血病为例,据报道,我国目前至少有400万白血病患者,每年至少以3万到4万的速度增加,其中50%是儿童。然而,众所周知,儿童不在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之内,而这种病的治疗费又是惊人的。一个普通家庭不幸遇到这样的事件,除了申请慈善机构的相关慈善基金(如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设立有小天使基金。这种救助迄今仍是有限的,小天使基金成立一周年共资助白血病儿童91名),在亲朋好友借遍之后,将迫不得已求救于社会。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年来,我们不时耳闻目睹“白血病患者期待社会捐款”“看不起病,在家等死”之类的消息。那每一条消息背后,都是绝望的藏身之处。

  回到上述报道中来,父亲遗弃女儿,何尝不是以退为进向社会发出的一声呼救。对一个农村父亲来说,遗弃是他所能看到的最后的希望。这自然是不负责任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为之叫好,但是,当一个父亲这样做的时候,他至少还存有一丝对社会的希望,他期待自己的放弃能带来关注,而这种关注将给他的女儿新的生命。说实话,我不希望这样的遗弃行为重演,这首先对医院来说就不公平。可是,我们能呼吁医院把那个被遗弃的女孩赶走吗?而假如不这样,医院不就得一次次直面这种像“道德绑架”一般的折磨,类似的行为会不会越来越多?

  说到底,假如制度缺失,道德也不会太可靠。当遗弃越来越多,医院何堪其重?假如个人生存的希望只能寄托于被亲人的遗弃,这是痛苦的,这种痛苦呼唤一种对症下药的医疗保障和社会救济制度。

稿源:红网 作者:许朝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