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2006河北文化艺术展演:文化的饕餮,艺术的海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9日03:01 燕赵都市报

  在万人汇成的观众潮中,一台展现了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风采的演出轰动了,一个令人难忘的百姓的盛大节日落幕了。昨天,邯郸的赵苑公园,为期一个月的2006河北文化艺术展演在这里闭幕。百姓们在享受了一场场文化大餐的饕餮之后,在欣赏了艺术海洋的一件件珍奇异宝后,发出感慨,这是真正的艺术的盛会、百姓的节日,并期待着下一届文化艺术展演的到来。

  昨日,2006河北文化艺术展演开幕,一场“魅力河北”晚会在河北艺术中心隆重上演。晚会让在座的观众激情澎湃,掌声不散,久久不愿离场。昨天,河北文化艺术展演闭幕,一个坐满万人的露天场地每每被雷鸣般的掌声掀动,都会摄入观众的心房和神经,“这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啊?我们都很激动。”来自不同单位和学校的观众都情不自禁地说出同样的话。

  艺术精品——展现魅力河北的独特文化

  从10月18日晚,一场融合了音乐、舞蹈、戏曲、杂技、武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大型开幕式晚会《魅力河北》,使燕赵儿女的激情迸发出来。从混沌初开、天地裂变,女娲炼石补苍天开始,到“涿鹿之战”、“鹊桥相会”、“易水壮别”、“兰陵王”四段传奇的讲述再到“抗日烽火”、“雁翎芙蓉”、“土地还家”等英雄儿女故事的演绎,以及唱响面向未来、充满希望的河北之尾声,晚会不仅跨越了200多万年的历史,展示了燕赵文化博大精深的历史内涵,还演绎了英雄河北的情怀。晚会策划、著名作家苏叔阳曾说这台晚会是用“赤子还乡”的心境来创作的,总导演、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万素也表达了对河北独特魅力的感慨与赞叹。

  《古城大风歌》以具有保定特色的民间艺术为主线,采用原生态的表现形式,选取了不同的历史横切面,打造了一台以歌舞节目为主,民俗、器乐为辅的综艺晚会,《紫塞明珠》以发生在承德这块热土上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展示了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时代主题。《大好河山》采用大型交响乐的形式,配以动感、形象的画面,展示经典的中国文化特征和浓郁的塞外风情。

  11月2日,《好风长吟———燕赵诗文名篇鉴赏音乐会》晚会,从《诗经·击鼓》到《荀子·劝学》,从《观沧海》到《浪淘沙·北戴河》,观众在一片诗的海洋里徜徉,“我们需要这样的文化艺术形式来陶冶我们的情操,因为这不仅对我们是一种再教育,对下一代也是一种心灵的洗礼。”一位观众热情地对记者抒发他的感受。

  “红色之旅·魅力河北”大型美术书法摄影展览,用艺术手段再现了我党的光辉历程,2006河北书市共展出了8万种优秀出版物,受到广大市民、读者的欢迎,参观、购书人数达32万人次。“我心目中的河北名人”评选活动也激发了全省人民建设河北、热爱家乡的热情,第一天网上有效点击率就超过5000人次。

  “精品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有河北特色,有艺术的感染力,有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受到群众的欢迎,受到市场的欢迎。而不是以能否评上奖为标志。”———这便是艺术展演对艺术精品的阐释,同样也是这些艺术精品受到老百姓欢迎的最有利的理由。

  文化荟萃——采风足迹踏遍田间地头

  昨天闭幕式结束后,总导演王利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她说,“准备这台闭幕式演出,历时两个月,我们所要展现的是魅力河北,所以这次可谓是艺术精品的一次大荟萃、大拼盘,这些艺术形式来源于民间,而更高于民间。我们的编导采风队伍深入了30多个市、县、村,走上了田间地头,每个上台的节目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的,然后再经过加工修改,可谓‘精中挑精’。”

  燕赵大地蕴藏着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伟大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弘扬燕赵文化对促进社会进步、维护民族团结和保持国家统一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2006河北文化艺术展演闭幕式《风情神韵·魅力河北》称得上是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大荟萃。第一版块《燕赵风·风舞鼓动》以舞蹈《鼓舞骑射》为开篇,汇聚了“常山战鼓”、“金钹战鼓”、“任丘大鼓”、“隆尧招子鼓”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的“常山战鼓”边击乐边舞蹈,鼓手腾挪跳跃,鼓钹上下翻飞,造型丰富,技术精湛,气势雄浑,舞姿优美。“金钹战鼓”则激烈喜庆、鼓声如春雷滚滚,演员们龙腾虎跃、气势磅礴。“任丘大鼓”、“隆尧招子鼓”各具特色,要么大鼓擂动有狮吼之感,要么小幅度快速抖动、生动有趣,总之套路不同、风格多样。第二版块《燕赵情·情满人间》则包含了歌舞《茉莉花》、《唱不完的歌》、舞蹈《二贵摔跤》、《草编新韵》、《打花膀》、《花灯情》、《井陉拉花》、《火红的秧歌扭起来》、《俏夕阳》和杂技《水流星》和吹歌《盛世欢歌》等颇受观众喜爱各种形式的节目。

  《草编新韵》由邯郸市群艺馆、邯郸大学等单位演出,根据“大名草编”编排出来的舞蹈,“大名草编”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大名县卫河以东地区传统家庭手工艺,妇孺皆能,以麦杆、高粱秆、玉米皮、芦苇等编织的工艺品丰富多彩,刚从台上走下来的演员,邯郸大学的贾丽告诉记者,“我在学校参加的是模特班,这次能参加艺术展演闭幕式太高兴了,不仅让我领略到我们河北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让我增加了一次学习的机会,丰富了阅历。”贾丽给记者介绍身上穿的这身草编时装,“这套草编裙让我叹为观止,我很佩服那些手工艺者,可以把麦杆编成这么美的衣服。”贾丽跟其他演员一样都期待着能再一次穿上漂亮的有文化特色的服装为观众演出,希望这样的盛会越多越好。

  《俏夕阳》从春晚走下来就一直备受关注,昨天寒冷的天气并没有挡住这群老大妈的热情,她们在台上扭动着舞姿,底下的观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很多观众一看到《俏夕阳》上台,嘴里就呼喊着,“终于来了,我们喜欢的《俏夕阳》。”谢幕之前,这群老大妈也没能歇着,因为上过春晚,又走过很多省市演出过,她们已然成为百姓心中的明星,所以被拉着合影是不可缺少的事,老大妈告诉记者,“文化艺术展演是反映群众文化生活的盛会,我们参加完春晚后又走过全国各地进行过演出,《俏夕阳》这个舞蹈也经过多次改良,而且我们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现在在唐山已经有一个百十来人的舞蹈队,叫‘晚霞似火’。”老大妈们期待着能多办这样的文化艺术展演,对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也有很大帮助。

  第三版块《燕赵神·神技天幻》涵盖了杂技《钻地圈》、武术《燕赵武魂》等节目,其中杨氏太极拳融合技击性、健身性、艺术性于一身,涉及多种学科领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永年武氏太极拳小巧紧凑,形似干枝老梅。邢台梅花拳朴实大方、威武雄壮,既有表演观赏价值,又有技击制敌的实战功能。深州形意拳、八卦掌也各有特色,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的周腾飞对记者说,“这些武术表演令人拍案叫绝,我们作为大学生,应该发挥自己的力量去把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发扬光大,让它们走向国际。”周腾飞不否认自己也很喜欢流行音乐,喜欢周杰伦,但他认为这些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间文化更有生命力,所以他更喜欢听听古筝和二胡,并且希望这次艺术展演不是一个单纯的展演,而应该作为广大艺术文化的一个开始,而且这些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应该像台上表现的那样,是以一种创新的面目出现的,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赋予了新鲜血液,让百姓喜闻乐见。同在一个学院学习的郝晓雪也认真地谈到她的感受,“看到艺术展演,我深受感动,我们一定会尽自己的努力去宣传我们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第四版块《燕赵韵·韵致甘醇》以戏曲联唱的形式将我省的评剧、武安平调、保定老调、河北梆子、石家庄丝弦等艺术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五版块《燕赵魂·魂震太行》则用大型歌舞《燕赵情怀》将整台闭幕演出升华,在热闹的《沧县武狮》中落下帷幕。

  百姓盛会——一个真正由百姓参与的节日

  总导演王利人说,“就这次闭幕式而言,台上的节目不光是民俗,还是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用当代的艺术手法加工表现,呈现出另一番风味,也更容易让百姓接受。这1000多个演员都是来自田间地头,他们为了排练参加这次盛会,都扔下了手里的活计。”王利人表示文化展演将我们的传统艺术做大、做精、做细、做美,把燕赵文化内涵挖掘了出来。

  “搞各类文化活动,如果仅仅是领导看了几场戏,群众不参与,群众不受益,就是劳民伤财。”所以,文化艺术展演组委会一开始就把“群众参与、群众受益、群众满意”作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展演办成群众的节日。9月16日,在省会西清法制公园,“我的家乡在河北”超级戏迷大赛拉开帷幕,吸引了来自各地市的众多票友。省直和各市136个艺术院团参加了百场大戏下基层活动。省心连心艺术团长途跋涉,到离县城上百里外的深山村去演出,而且根据山区群众居住分散的特点,创新演出形式,组织演出小分队到当地的光荣院和老党员、老干部、老功臣、老模范家中,为他们单独演出。“大地欢歌”群众歌手擂台赛历时4个月,是我省近年来群众参与程度最高和规模最大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百场大戏下基层”活动中,全省近百个剧团,携包括戏曲(含有皮影表演)、话剧、歌剧、舞剧等艺术形式在内的55个新创剧目和200多个传统剧目,走进农村、企业、军营、社区、街道等基层单位,其中有唐山市皮影剧团编排的神话故事剧《观世音传奇》、唐山市评剧团的现代戏《红星谣》、迁安艺术团编排的现代评剧《徐流口》等等。在城市的剧场中,这些大戏则用5元、10元等超低票价,满足了更多群众对文化艺术的享受要求。“职工歌咏大赛”不仅宣传了企业文化,还展示了职工风采,营造和谐河北建设的良好的文化环境。

  据悉,这次文化艺术展演组委会以开放的形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展演,印制了招商手册、开办企业文化座谈会,通报招商政策,宣传了展演活动。华药集团、新奥集团、药都集团、保洁集团等签订了合作协议。汰渍、开滦集团、方华贸易有限公司、衡水老白干酒业有限公司、峰峰集团等企业也都积极参与进来。峰峰集团梧桐庄矿的张先生向记者表露了自己对艺术展演的一片期待之情,“这次艺术展演展现了我们朴实的民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希望在艺术展演之余,能再多看到一些其他的演出,比如走进我们企业的演出,现在的企业职工精神面貌日新月异,有更多的文化需要,希望能涌现出更多角度不同的晚会形式,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如果有需要我参加演出的,我一定会尽一百一的力量做好。”

  (本报记者:秦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