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社团——大学生创业第一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9日07:07 江南时报

  谁说创建社团比开办公司更容易?创办社团也如白手起家,要在大学校园繁多的社团竞争中维系下来并脱颖而出,需要的不仅仅是热情,更需要组织者的策划和社团成员的合作。组织一个运作良好的社团,策划一次成功的活动,打开了学生创业生涯的第一扇大门。在社团缤纷多彩的活动背后,隐藏着活动组织者无数成功或者失败的“创业史”,现在让我们走进社团,体会另一份创业的艰难。

  专家:用好这个广阔舞台

  针对学生组织和社团在举办活动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记者采访了南京理工大学校团委主要负责学生组织、社团活动的副书记叶海老师。

  首先,他肯定了宣传作为一项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意义和必要性。“酒香也怕巷子深”,既然同学们有能力举办有规模、有影响力的活动,就一定要把宣传做好。宣传自己,打造品牌意识,这是现代社会每一位成功人士都必须具备的素质。同时,他认为大规模的宣传也是给社团自己一种无形的压力。宣传打出去了,大家都在看着这个活动,活动的举办者必然会加倍的努力把活动做好,做成功。这对一个社团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

  其次,针对社团活动的艰辛,叶海老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现在学生组织活动面临的种种问题,老师们都很理解,比如资金、场馆协调和指导老师缺乏等等问题,也是老师们非常头痛的,但是,他认为,“艰辛”=高质量+丰富多彩。南理工给了同学们一个自己组织策划活动的广阔平台,是其他学校的同学非常羡慕的,既然大家有这样的机会,就要把握住,全身心地投入。一个活动的组织策划,前期筹资宣传以及活动本身是一件非常锻炼能力的事情,对大家今后发展很有益处的。面对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他希望大家在处理的时候心态一定要端正,不能带有一些情绪因素。协调各种关系,解决活动中的突发事件和归根到底的资金问题,是对同学们走向社会的一种很实际的锻炼,所以要珍惜这样的机会。

  同时,叶海老师对于现在学校中种类繁多的宣传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他认为,现在一些活动的宣传尽管做的很大,但还是仅仅停留在校内,对于一些有特色、有新意的活动,应该多和校外媒体合作,把我们的活动真正意义上的推广出去,正所谓“墙内开花,里外都要香”。同时,在完全准备好活动内容前提下,应该把宣传做的有新意、有想法,比如可以充分占领永久阵地——网络进行宣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横幅海报上。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在校园社团这个舞台上轻舞飞扬,积累必要的经验,才能在社会这个大天下中闯出属于你的一番天地。

  A

  过程:怎一个细字了得:

  为了扩大学生组织和社团的影响力,提升内部成员的凝聚力,举办活动是各个学生组织和社团必不可少的“大事”。而在办活动的吵闹喧嚣背后,沉淀的是活动组织者千滋百味的心情,收获的是成功喜悦。有艰辛,有欢笑,有着种种难忘的记忆。说起艰辛,一个活动的成功与否,是由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这需要组织者精心策划与安排,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了解到要成功举办一个活动,所要处理的问题真是五花八门,错综复杂。

  活动:“畅想周末,韵味诗会”文艺晚会

  组织:南理工人文学院

  主办人:许莹莹

  遇到的困难:首先是宣传上,在各个小区粘贴的海报很快就被掩盖了,很多同学都没有看到。其次,在人员和节目编排上,因为晚会以诗歌为主题,太艺术化了,不像歌舞晚会那样让人感兴趣,所以很担心晚会的上座率。

  除了以上所说的宣传效果以外,记者了解到,场地和时间的安排也是社团在组织活动中非常棘手的问题。同时,在时间上,由于同学们上课的时间都不一样,要找一个时间段集中排练是很难的一件事情。为了把晚会的质量提高上去,同学们就利用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间进行排练,其中辛苦,不必多言。此外,社团这样辛苦忙碌的组织,真正参与的同学们却寥寥无几,这个问题也令活动组织者们感到很头痛。

  举办一场成功的活动,从最初的策划再到一步步的具体执行,这过程中的需要做的事是细小繁杂的,节目的协调,前期的准备,以及现场音响设备等都需要事先计划和准备好。如何处理好所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则是对每一个社团和组织的能力的考验。

  B

  学会融资:解决资金困难

  记者采访还了解到,在种种艰辛与困难之中资金是最大的问题,一个活动能否成功举办,能否做成理想的模式,都与其息息相关。“学生组织和社团办活动,归根到底就是钱的问题。”社团联合会主席苏书翰这句话道出了同学们无法举办活动的最大苦衷。每个社团要发展,要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把自己宣传出去,最直接也是必不可少的方法就是办活动。一个活动的影响力如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资金的来源是否充足。三号路上一个比一个精致甚至昂贵的彩绘就是最好的证明。但是,通过深入了解,这样劳民伤财的做法都不是活动组织者的本意,谁愿意去这样做呢?

  记者采访了部分举办活动非常成功的社团,他们也认同资金在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然而他们也道出:拉赞助难,拉到足够的资金难上加难。

  活动:天籁音乐村十佳歌手大赛

  社团:南理工天籁音乐村

  主办人:付仲达

  最大的困难:赞助问题。校园内很受同学们关注的“十佳歌手大赛”,拉到的赞助只够提供节目单和门票。而且由于当时时间很紧,工作人员又少,两个赞助都是一个人拉的,导致一些需要的东西都没有到位。

  活动:2006南京电信杯cosplay大赛

  社团:南理工重奏动漫社

  主办人:雪原

  最大的困难:资金。之前我们拉了一个赞助商,他们答应得很不错,但是到了签约的时候突然违约,导致原来的安排和计划全部被打乱。这个赞助商是近日才签的合约,也是暑假就开始沟通到现在才说好的。在计划被打乱后,一些演员的热情都有些减退了,但是能坚持到现在的都是好样的。

  然而,关于拉赞助,同学们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的。比如:一些文学类的社团,他们的负责人说:“因为是一群诗人的聚合,他们在举办活动时持有诗人特有的清高,不愿意放下诗人的架子去拉赞助。在入社的时候,社长提倡“零入会”,所以根本没有资金的来源,他们举办的活动就只能局限于自己内部诗人之间的研讨会,有许多新的理念和要表现的东西都没办法宣扬出去。

  的确,对于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想从商家手中拉到资金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社团。没有钱就没有举办活动的资本,再优秀独特的理念和想法都需要一个载体表现出来,同时如何让这个载体在同学们中发挥影响力,是要大家进行宣传推广的,而这每一步的想法和运作都是以资金为基础的。

  怎样让大家了解到自己社团的活动,怎么用最少量的资金让自己的活动更加深入人心,这是每一个社团都需要思考的。

  记者认为,更多的校园商业化是不可能阻止的社会现象,在这个社会大环境下要求大学生培养一定的商业意识和社会经验,毕竟大学是步入社会前的最后一个踏板,之后不管是进行学术研究还是从事商业活动,具有一定的与人交往能力和商业意识都是必不可少的。大学里这样的活动相当程度上培养了我们这方面的能力,所以其本身并无不利之处。社团通过拉赞助来赢得筹办活动的资金,一定程度上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是相同的。社团拉赞助,给大学生上了第一堂融资课。

  C

  收获:痛并快乐着

  虽说办活动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可是在各大高校里不时仍有各种活动出现,几乎每个社团都表示,即使感觉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还是很愿意办下去。

  南京理工大学重奏动漫社的雪原就表示:“把每一个阶段作为一种成长,这对自己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都是一种提高,也是为动漫社尽一份力量。虽然不容易,但愿意继续办下去。”同校的校科协负责人也表示:“凡事没有十全十美的,活动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就可以了,尽管有些缺憾,但已经尽了当时的最大努力,所以无怨无悔。同时每一个活动对于承办的同学都是有很多收获的:扩大了自己的交际圈,增长了见识,为人处事的方法上也有了很大改善。所以活动一定会继续办下去。”同时主办第一届诗歌节的南理工报记者团的主要负责人总结了举办活动的必要性和收获:“首先,每年学校内都会有一些很有想法的同学建立一些社团,而一个新社团要想引起人们的注意,肯定要先组织一两个大型的活动,同时宣传方面要做到最好,目的就是想让刚成立的社团从活动中汲取凝聚力。其次,对于那些刚经过招新的社团,举行活动是一种把新成员团结进来的好办法,就好像前段时间我们举行的诗歌节,新成员参与了晚会的准备工作:挂彩带、吹气球等等,还演出了很多节目,这些都是让新成员融入群体的过程。真正做过活动的同学们都知道做活动的辛苦,就说首届南京大学生诗歌节,我们有六七个人每天晚上在活动室从晚上9点半排练到12点,可是大家排练的气氛很轻松活跃,每个人做的很开心,大家的感情也就渐渐培养出来了。”

  可见,通过一个活动,学生组织和社团会得到许多收获,这也是活动继续举办下去的原因和动力。只是,活动的创新、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是需要每一个活动水平和层次的提高来带动的。在有艰辛、有收获的同时,更需要学生组织和社团把活动办得更有特色、更成功,而不是很大程度上的自娱自乐。

  D

  印象:明天还要努力

  路人甲:活动很多,偶尔感兴趣会留心一下,不是很关注。

  路人乙:晚会太多,可是质量却都不尽如人意。应该有各自社团的特色,不能千篇一律。

  路人丙:各种宣传很多,但是活动内容和宣传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路人丁:比较关注电影和讲座,有时间会去看。

  路人戊:活动可以娱乐生活,开阔眼界。但是有时候觉得他们太辛苦,而活动的内容却不是很精彩,希望这些组织活动的同学能正确处理好社团和学习的关系。

  ……

  通过记者的随机采访及与身边同学的交流。总体来说,相对出彩的宣传,同学们更关注活动的内容。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同学们对很大一部分活动并不感兴趣。

  活动形式和内容的雷同让许多本来对活动很感兴趣的同学也望而却步。随机采访的刘同学说:“其实,学校的社团有近百个,如果每个社团都可以体现自己特色的举办一些活动,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文艺晚会,那么相信关注的人群会越来越多。”

  (本版组稿:刘旭)

本报校园记者 王芬芬 郑炜 高媛 陈思 白子毅(南京理工大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