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黄山”转身(热点扫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0日00:01 人民网-华东新闻

  ●如今,黄山市的旅游业从原来的黄山风景区“一枝独秀”的局面,逐渐转变为以黄山为品牌、诸多景点齐头发展的态势。怎样把这一“金字招牌”推到国际市场,一直是黄山决策层思考的重点

  ●在我国旅游形态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度假休闲旅游转化时,如何转变旅游投资方式、全面提升旅游品质,成了黄山旅游推进国际战略的关键

  11月的安徽黄山成了欢乐的海洋。一年一度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

  本届黄山国际旅游节的主题是“走进黄山,感受徽州”,突出了黄山及周边地区蕴藏深厚的徽文化内涵,注重推介山水与文化、民俗一体的“全景式”黄山,推出了国际登山节、乡村艺术节、徽文化旅游推介等24项主要活动,旨在展示多姿多彩的黄山风光的同时,弘扬博大精深的徽文化。

  “黄山节”成特色品牌

  今日黄山,正在稳步实施国际战略。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的规划,朝着“安徽旅游龙头、华东旅游中心、中国旅游名牌、世界旅游胜地”的目标迈进。预计到“十一五”末,黄山市年接待游客将达2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00亿元,其中,入境游客突破100万人次,创汇2.5亿美元。

  黄山美景无需赘述。怎样把这一“金字招牌”更好地推到国际市场,一直是黄山决策层思考的重点。纵观黄山旅游的发展历程,有着明显“三步走”的轨迹。第一步要把黄山建成名副其实的旅游城市,第二步则是建成优秀旅游城市和著名旅游城市。经过多年的积累,黄山已成功跨过这两步。

  据了解,黄山国际旅游节自1991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九届,成为黄山游的特色品牌。“黄山节”形式不断创新,内容不断丰富,是安徽省规模最大、商机最多的旅游节庆活动,成为推介黄山、弘扬徽文化的精品节庆。而首届“黄山节”至今,黄山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9000多万人次,旅游业已成为该市最大的特色品牌和支柱产业。

  现在的第三步,就是要推进黄山国内旅游品牌化和旅游客源国际化,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国际旅游城市。但据统计,2005年黄山的1000万名游客中,仅有43万名是入境游客,而且主要还是来自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来自欧美的游客稀少。

  旅游投资亟待全面转型

  在我国旅游形态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度假休闲旅游转化时,如何转变旅游投资方式、全面提升旅游品质成了黄山旅游推进国际战略的关键。

  作为安徽省政府“861”行动计划的旅游基地重点项目,黄山市目前正在积极打造国际高尔夫旅游度假社区。在模型沙盘上,“三区、两带一轴、两中心”的设计理念勾画出占地8000亩的黄山高尔夫旅游度假区梦幻般的发展蓝图。“三区”分别为:旅游区,项目包括五星级度假酒店、风情商业街、休闲中心、马术场及两个高尔夫球场等设施;度假区,项目包括白金五星酒店、企业会所、徽州文化艺术中心及一个高尔夫球场等设施;商务区,项目包括国际会展中心及一个高尔夫球场等设施。

  “两带一轴”是将“三区”分割开的两条南北干道及将“三区”联系在一起的东西次干道,形成度假区内部的交通脉络。“两中心”是指以度假客户为主体的旅游度假休闲中心,以及以商务活动客户为主体的大型商务会展中心。

  据这一项目的负责人严军介绍,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务会展产业与休闲度假产业的有机结合,已成为世界旅游经济运行的一种模式,也是现代经济商务活动的一种潮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规划主题、坚持“会展商务与休闲度假互动”为创意理念,形成长三角后花园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休闲CBD(中央商务区)”,是黄山高尔夫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的主旋律。

  “大黄山”格局初步形成

  今年年底,黄山至杭州的高速公路将全面开通,上海自驾车游客到黄山仅需3小时。目前,合(肥)铜(陵)黄(山)高速公路正在顺利施工中,预计明年底可以通车。同时,黄山到江西景德镇的高速公路也在建设中。3年后,黄山市将形成东连杭州、西接南昌、南通福州、北达合肥的“十”字型高速公路“3小时”互通网。

  随着“交通瓶颈”的逐渐破除,“大黄山、大徽州”旅游格局初步形成。黄山市根据新的旅游发展形势,在全市开发出一批适合各类旅游群体的精品旅游区。

  近年来,黄山通过深入挖掘整合徽文化资源,相继开发或开放了花山谜窟、牯牛降等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修复徽州古城墙,形成了徽州古城文化游,还采取多种营销方式拓展太平湖、齐云山、潜口明宅等著名景区的旅游市场。黄山市的旅游业从原来的黄山风景区“一枝独秀”的局面,逐渐转变为以黄山为品牌、诸多景点齐头发展的态势。

  据悉,2005年,黄山市的旅游经济总收入达61.5亿元。今后,黄山市将继续充分利用黄山旅游发展具有的资源优势、品牌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打响黄山和徽文化两张世界级品牌,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过去以观光型为主的黄山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和专业型旅游于一体的复合型转变。

本报记者 沈文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