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欲斩论文“一条龙”,先治期刊 “市场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0日00:10 红网

  出3000元钱,就可以换得职称论文写作、发表“一条龙服务”,而且还保证发表在国家核心刊物上。一家论文写作网站竟然推出这样的“服务项目”。对此,安徽大学学报主编汤奇学教授认为,目前部分领域内僵化而教条的职称评审和业务评优体制,是引发这一现象出现乃至活跃的重要原因。(11月19日《新安晚报》)

  对将论文写作、发表“一条龙服务”的出现归结为“目前部分领域内僵化而教条的

职称评审和业务评优体制”的说法,笔者不敢苟同。在商必须言商,在学术必须言学术。从学术角度来看,核心优秀期刊之所以成为核心优秀期刊,就是在于它的学术价值。一个人在某个行业或业务领域的学术水平的如何,不能光凭嘴讲,也不能凭大家的“一致认为”,而应该在于其在本行业本领域有什么样的学术研究创新成果。这样的研究和创新成果,也应该由始终走在行业学术前端的核心和优秀刊物来认可。

  所以,要求在核心或优秀期刊上发表论文,本身并没有错。因为理论上的核心或优秀期刊,就是学术上的权威。那么,错在哪了?错在了一些核心、优秀期刊患上了“市场化经营病”。在供不应求的环境下,他们完全或是一定程度上放弃了核心、优秀期刊在学术上的“把关人”职责。换句话说,染上了“铜臭味”的核心期刊、优秀期刊,已经不是本来意义上的那个核心、优秀期刊。

  国家核心、优秀期刊深浸在“铜臭味”之中,如今已然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微观上,这种“市场化经营”下的“利欲薰心”,导致论文“枪手”成为一个新的职业,发表论文中介成为一个新的行业,进而引发了论文写作、发表“一条龙服务”,有渐成“产业化”之势;宏观上,则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学术研究创新的社会浮躁之风,带来了学术成果的减少和社会创新意识的淡薄。

  国家核心、优秀期刊之所以放弃了学术“把关人”的职责,当然有为了集体“创收”增加福利、一部分从业人员以稿谋私等主观原因,但更有着现实的客观原因。现下,越来越多的期刊在“市场化”的旗号下,已经被彻底“断奶”,被全盘推向市场;一部分期刊虽然没有全部走向市场,奖金、福利、发展等所需资金则必须自我解决。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是社会上因评职称拿荣誉有发稿的强烈需求,一方面是期刊缺少资金来源,一个打瞌睡一个送枕头,想不一拍即合都不成。而种种中介的出现,不过是核心优秀期刊还要保留一分“斯文”下的产物。

  我们当然要不断地推进市场化,期刊也不能例外。但是,不能在“甩包袱”或是部门创收的思维下实行“一刀切”——核心、优秀学术期刊是永远不能“市场化”的。我们应该要考虑的是,它在推动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无可替代的学术倡导作用。市场化的报刊是面向大众的,做得好可以有很大的发行量和广告量。但是,学术期刊则是面向少数人或是说是一个特定群体的,它们不能通过卖期刊登广告来发展自己,甚至不能养活自己。通俗点说,“下里巴人”式的期刊应该要全面推向市场,而“阳春白雪”式的期刊就不能完全用市场这只“无形之手”来决定其是生是死。如果要一刀切,其结果就只能是两个:要么是维护学术权威地位而无法维持,最终走向消亡;要么是降低或是放弃学术而跳进“钱眼”里。

  由此看来,要“斩除”危害学术研究创新的论文写作、发表“一条龙”,就要先治一治学术期刊的“市场化经营病”,让它们切实履行起学术研究创新“把关人”的重要职责。对核心、优秀期刊,我们一要严厉打击违反职业道德的以稿谋私行为,二要建立起期刊学术文章价值评判机制加强监督。而更为重要的是,要用政府这只“有形之手”来为学术期刊维护学术权威提供切实的支撑和保障。因为,当学术价值的高低完全用金钱的多寡来衡量时,小者而言,这是整个社会的“斯文扫地”;大者而言,这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失职和渎职。

稿源:红网 作者:东方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