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师范教育”怎样才是“返璞归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0日01:44 新京报

  关于教育主管部门考虑恢复师范院校学生免费上学(但要签订保证合约),并责成六所部属师范院校着手试点的事情,教育专家杨东平先生在11月19日的《新京报》上发表文章,对此政策导向大加赞扬,认为“这真是令人鼓舞的好消息,不仅宣示了当前重视教师教育的现实意义,而且是高等教育发展实事求是、归真返璞之举”。对此,笔者有不同意见。

  半个多世纪以来,从上世纪50年代初的院系调整到90年代高校合并,中国大学模式

走过了一个由多科综合型到单科学院型再回归到多科综合型的“否定之否定”发展路径。其中,中国教育一直面临的最大国情就是“穷国办大教育”,其面临的基本矛盾就是:在教育需求几乎“无限”的情况下,教育供给却显得日益“短缺”,集中表现在基础义务不义务、中小学经费短缺、师资队伍不稳定。在“计划对口”的传统师范教育模式下,这种矛盾因被行政力量锁定而掩盖,问题表现得似乎没有那么突出。但是,改革开放以后,在市场化改革和发展的浪潮冲击下,原来“上学国家财政包揽、毕业行政强制分配”的师范教育模式就无法再维持下去了,因此才不得不“并轨”,逐渐淡化单科学院式的“师范教育”办学模式,走向综合性大学办教育学院的“教师教育”模式。

  当然,在这样一种“转型”过程中,由于“高校合并”

  并不是大学在多元化自主办学的生态环境下所进行的自然选择,在多方利益扭曲博弈驱动下,就出现了杨先生所说的那些不合理现象,诸如不顾历史特色盲目求全求大,教师教育重心层次错位上移,师范生源质量下降,等等。但是所有这些问题,并不是简单地丢弃传统师范教育模式所造成的,而恰是由于教育深层次的体制问题没有解决,特别是市场化改革背景下调整宏观政策(包括收入分配、就业、教育等政策)的问题没有得到实际解决的情况下,教师教育面临外部环境挤压而引发的一系列特殊矛盾和问题。

  因此,试图通过恢复传统师范教育模式、强化行政性控制(如与学生事先签订人身依附性的契约合同)的办法,是开错了药方,是一种逆市场化改革和发展大潮流的做法。同时,在今天劳动力市场多元化流动的大背景下,“在教师职业尚未成为具有竞争性的优势职业之前”,学校通过与学生事先签订“合同”的办法,怎么能够保证学生在毕业后的职业生涯中就始终从事教育工作呢?不是“向前看”而老是“向后看”、“走老路”,试图恢复一些实践证明已经不适应市场化的计划经济老办法来解决新问题,这不是“归真返璞”。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多元化,是在个体自主选择基础上自然形成的多样化,而惟有本着“政府的归政府、学校的归学校”这个基本原则,让学校面向社会市场需要通过平等竞争,自主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模式。政府的主要职能,不在于规定大学具体怎么收费、如何与学生缔结契约这些微观事务方面,而是创造一个各高校自主办学、平等竞争的宽松环境,制造一个让中小学教师成为强势热门职业、大学毕业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自愿自发”去当老师的政策环境。

  这样,师范院校该不该姓“师”、如何姓“师”让学校自己去决定,这才是真正“返璞归真”。

  □李宝元(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