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赖声川:聆听缘分的戏剧人(名人专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0日03:40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赖声川:聆听缘分的戏剧人(名人专访)
赖声川近影11月18日,话剧《暗恋桃花源》在北京拉开首演序幕。这部戏诞生于20年前,一时卷起海内外的热评,由此戏改编而成的同名电影亦风头不减,并获得柏林电影节特别荣誉奖。

  创作这部戏的是来自台湾的表演工作坊,编剧与导演叫赖声川。导演与团队,可以说是台湾话剧领域的开源者。20余年来,除了这部家底之作,赖声川和他的团队拿出了27部

原创作品,数十部集体改编之作。

  寻找自己的声音

  “有人喜欢坚持,我更多的时候聆听缘分。”谈起话剧之前,赖声川先回忆起了小时候的音乐教育,“母亲带我学小提琴,我在学校乐队中做的却是键盘手,因为我喜欢的是钢琴。如果母亲当年送我学的就是钢琴,也许生活将不同。”

  “您被称作台湾话剧拓荒者,最初为何选择了戏剧”以为听到的回答是“因为我喜欢”。对面坐着的赖声川却是说“走进戏剧,完全是因为我对这一行的误解。”

  少时赖声川喜欢的东西很多小说、诗歌、电影、美术、音乐。那时的他以为戏剧可以综合自己所有的兴趣,但是那时的台湾教育中没有戏剧这一科目,于是赖声川来到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戏剧专业。他在那里发现,原来自己的想法完全错误。“剧场综合了多种艺术,但‘它就是它’,它不是一个综合体。”因为误解,赖声川和戏剧走在了一起,却也从此不可分割。

  伯克莱大学的学习结束后,赖声川带着他取得的西方之经回到台湾。“我希望能效力于华人的剧场,寻找自己的声音。”而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台湾,几乎没有一家专业的话剧剧团,“我先是在学院教书,和学生们共同做了几个舞台作品,这些实践催生出成立剧团的想法。剧团惯用的集体即兴创作,也是顺其自然的结果——没有人给我们提供剧本,只能是集体创作、集体改编。”

  “表演工作坊”,这就是赖声川剧团的名字。“这个名字非常平凡,没有采用任何象征的词汇或者具体的称呼。我挑了一个最具开放性、可能性最多的名字,没有味道的味道。”

  兼容中华传统与美国文化

  有人说,看赖声川的戏剧,乐和之后觉得忧伤。“我自己听过这样的评论,说我的戏是一个陷阱以娱乐的外表吸引人们走进剧场,看完了发现上当了,原来是沉重的主题。我们习惯将悲剧、喜剧对立来看,我一直视二者为共同的精神,它们聚焦的都是人类情感的共同点。最高明的是让你哭的喜剧,像卓别林和伍迪·艾伦的作品。”此次来到大陆的《暗恋桃花源》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作品选择怎样的表现形式,不仅关乎技巧,更在于创作者的文化基因。童年在美国的成长经历,杂糅着少年时期的台湾记忆,汇之于青年时期的重返美国,让赖声川兼容着中华传统与美国文化。纵观赖声川的戏剧作品,多是一个中国的故事、中国的情感,被一个西方的思想方法结构着,比如他的代表作《那一夜,我们说相声》。“传统是一个连接,它连接到一个更深的自己。美国人把搬家不当回事,美国人可以不知道自己的祖父以上来自哪国,我不能不在乎。也许在我们的下一代看来,麦当劳和炸酱面是同等级别;在我,不能容许自己的根被挖掉。”

  戏剧理想尚未实现

  《如梦之梦》是赖声川的一部舞台剧,被称作“轰动亚洲的史诗”,时间长达7个半小时,观众在四周演员的环绕中观看这场演出,故事也不是工作坊作品中常见的社会问题讽刺剧。“如果不考虑票房生存,我更想做《如梦之梦》这样的戏。”

  自成立21年来,表演工作坊的生存主要依靠票房,这无论在台湾还是大陆,都可以称作是奇迹。从这个角度,亦可以理解赖声川作品的娱乐外衣。而探究本心,赖声川远处的戏剧理想,还未实现。“我希望有一天能依赖自己的节奏来做戏,那时我可以三四年都不做戏,第五年推出一个好戏。当剧团走入市场,迷失也就开始了。”

  过往的经历,他人智慧的影响与融入,赖声川以开放从容的心态,经营着他的表演工作坊,提纯着自己不曾间断的问道之路。不能说戏剧是赖声川的人生全部,但可以说他的人生在戏剧中向世人展现。每到一处,只要可能,赖声川都会走进当地的剧场。吸引他的不仅是台上百年之一瞬的人生故事,还有后台,因为他属于那里,那是他吐故纳新的一方宇宙。

  赖声川小传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教授、美国史丹福大学客座教授被誉为当代台湾戏剧界代表人物。生于美国华盛顿,1966年全家移居台湾,后赴美留学,1983年毕业返台。1984年与李立群等人共同创建表演工作坊剧团,编导《那一夜,我们说相声》、《暗恋桃花源》、《来,大家一起来跳舞》等27部舞台剧,另有剧场导演作品22部。

本报记者 徐 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