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四分之一赠书为何是“废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0日06:47 北京日报

  

四分之一赠书为何是“废书”

  我国大型公益项目——“希望书库”工作委员会上海办事处,近日在上海20多所中小学开展了一次为西部山区学生捐书活动。这次活动收到5万本赠书,令人遗憾的是,活动举办者发现,其中有1.5万本书是用过的作业本、笔记本、教辅书等“废书”。

  无使用价值的弃物、吃剩下的药品、破旧衣衫,甚至穿过的内衣……记者采访发现,类似这种捐赠“废品”的情况在各地时有发生。个中原因,引人深思。

  每四本赠书有一本“废书”

  “希望书库”工作委员会上海办事处副主任夏瑛介绍,该办事处建立于2005年10月。截至今年10月,已收到市民、学生捐赠的图书18万册。各界捐书越来越踊跃的同时,问题开始出现:赠书中有不少是已经使用过的练习簿、笔记本等,还有一些贫困地区学生无法使用的不配套的教辅用书。

  虽然“希望书库”在每个捐赠点设立了捐书要求提示——适合小学至初中学生阅读的书籍,如文学、科普、学习辅导书,捐书要求8成新以上,不能有破损和书写的痕迹等。但募集上来的“废书”依然不少。粗略统计,每四本赠书中就有一本是“废书”。

  “我们深知,绝大多数捐赠者怀有真诚的助人为乐的美好心愿,但捐赠品中‘滥竽充数’的现象常见。”办事处负责人说,如果把这些已经用过的笔记本、作业本送到贫困地区学生手中,不仅没有帮助,还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所以必须要请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堆积如山的书本中把它们挑出来。

  指标,让慈善捐助变味

  南京市慈善总会宣传联络部主任胡玲华从事慈善工作10来年,遇到过类似的难题。她说:“在慈善募捐活动中,有些市民捐赠了使用过的内衣、袜子,还有市民捐赠一些没有用完的药品,不少物品可能存在卫生、安全等问题。

  记者采访发现,出现这类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慈善捐助变味,使人们的捐赠成为“无心之举”。比如,在一些学校、单位捐书、捐物活动中,常常设有明确、硬性的数量指标,甚至会将其纳入个人考核。因此,彼此间的“面子”心理潜滋暗长,觉得“别人捐了,我如果不捐或捐得少”,就“脸上无光”,如此种种,使得捐助成了较强的“任务”。活动太过急功近利,就无法让捐赠人感受到奉献的快乐。

  另一个原因是,长期以来,有些捐赠者习惯于将闲置、无用的物品作为捐赠物品,而不是先和受赠方取得沟通,得知需求再行捐赠;捐赠者与受赠方缺乏交流的中间渠道,从而无法确定对方需要什么,“赠非所需”的情况在所难免。

  捐助物品更需捐献爱心

  “这是一本有关科技的书籍,希望你能够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如果你在学习中遇到什么困难,欢迎你和我联系。”日前,天津新华中学的学生霍雨佳在学校为甘肃的一个地区捐赠图书的活动中捐出30多本书,并在每一本书的扉页上写下类似的留言,她说:“捐一本书,更捐一片心”。

  “希望书库”工作委员会上海办事处副主任夏瑛告诉记者,“希望书库”在上海的募捐活动中发生过不少感人事迹。“有一次在东方明珠塔下举行捐书活动,一位退休老人特地从上海市郊打车过来,为的就是捐两麻袋书。”有的人事先会主动打电话询问手边的书是否符合贫困地区学生的需求,然后再把书送过来。

  天津新华中学德育处主任吉顺民认为,如果在捐赠活动中单纯以数量和指标作为要求,很容易使此类活动流于形式,也无法体现捐助的意义。如果学校将受助对象的具体需求,通过各种形式传递给学生,捐赠活动就会更有针对性,学生也会从内心认识到活动的意义,并在捐助活动中使精神得以升华。

  天津市社会科学院教授郝麦收指出,捐助书籍和物品,需要考虑受助对象的心理,只有诚心捐助,才能让受助对象在得到物质帮助的同时,感到心灵的温暖。

  (新华社专稿)RJ206

  据新华社上海11月19日电

  链接

  爱心食品竟然过期

  送来的赠品竟然已经过期!10月4日,“广州一家亲——情暖中秋”活动竟然收到了过期的赠品,这让转交赠品的大学生志愿者感到十分不解。

  4日下午,在共青团广州市委的捐赠受理点,记者看到这里放着数百盒月饼,一些热心市民还送来一些玩具、书包、零食等。记者随手拿起一袋芝麻糖,发现生产日期竟是2005年7月20日,保质期为3个月。有些食品已经变味,一些玩具早已不能使用。尽管过期物品不多,但让转交捐赠的志愿者感觉不好接受,他们告诉记者,尽管孤寡老人、流浪儿童很缺东西,但这些过期物品肯定不能送给他们。志愿者只好将过期食品扔掉。(据《羊城晚报》)

  时评

  别让希望变成失望

  捐赠是一种基于爱心之上的无私奉献,是一种社会美德。捐赠者雪中送炭,受赠者则如获甘露。正是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互爱,才使社会更加和谐。但在这股爱心潮中,却出现了一些与捐赠目的相悖的不谐和音。

  曾有报道,某地“中秋送爱心”活动竟然收到过期月饼;某省接受国际捐赠的“慈善物资”竟是“洋垃圾”;向灾区捐赠的衣物里竟然有不干净的内衣、袜子……捐赠者固然无需拿出最好的物品,但总不该拿废品甚至垃圾当捐赠品。这里考量的不仅仅是捐赠者的物品,更考量他的诚心。捐赠品是用来解决受赠者困难的,废品和垃圾有什么用?这样的东西要真送到受赠者手中,那将是怎样的一种寒心?

  毋庸讳言,近年来,基于慈善事业的某些捐赠有些变味儿了,摊派、指标、攀比、考核……这样的捐赠被赋予了过多的功利色彩,偏离了捐赠的初衷和方向,更使爱心蒙上了一层灰尘。

  冰心老人倡议的“希望书库”,捐赠者多是在校学生。学校号召孩子们捐赠,首先应考虑孩子还是个纯粹的消费者,必须有个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礼到心到”、“礼轻情义重”,强调象征性。如果以捐赠数量来论英雄,谁捐赠得多谁的品质就高尚,这样的捐赠怎么能让涉世未深的学生们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怎么能让他们学会常怀仁爱之心而不是追名逐利?这样的捐赠会毒害捐赠者、伤害受赠者甚至败坏整个慈善事业。“希望”也会变成“失望”!

  中华民族素有乐善好施、济贫帮困的传统,早在2000多年前,思想家墨子就说过:“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由于社会有贫富差距、强弱差别,所以需要有乐善好施者,需要慈善事业。更浅白地讲,哪一个人没有困难的时候?困难时谁不想得到帮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社会才会祥和而温暖,秉承捐赠的无私理念,爱心才不会蒙尘。

  RB010

  背景

  希望书库

  “我要书读”,这是中国贫困地区孩子们最简单的要求。

  “希望书库”是著名作家冰心生前倡导的重要公益项目,是希望工程的拓展和延伸。

  1994年,“希望书库”项目正式批准立项。自1994年以来,希望书库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满足社会各界向贫困地区中小学校捐赠图书的愿望做了大量工作。

  从1995年起至2005年底,累计向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校捐赠了价值人民币4000余万元的课外图书,有力地支持了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为培育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0年希望书库完成一期项目时,募集了社会各界捐款3000多万元,与120多家出版社合作出版图书500万册,为农村中小学校建立了一万个小型图书室。

  希望书库二期项目2001年启动,已经向贫困地区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校捐赠了新版的《希望书库》,在这些学校的各个班级建立了“希望书库读书角”。在此基础上,希望书库以基金会组织的形式继续实施项目,新建机构的全称是北京市希望书库基金会,于2006年1月24日正式成立。

  (钟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