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东南亚启示东北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0日07:13 红网-湖南日报

  凌德权

  过去几天,越南首都河内成为世界瞩目焦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双边和多边活动紧张而频繁,显现当今世界形势特点和趋势:要对话,不要“单边”;要合作,不要对抗。

  尽管各成员领导人的演讲十分多样,但人们不难从中感知时代主旋律:维护和平稳定、增进互信合作、谋求发展繁荣。

  令人惋惜的是,最近因核试验而牵动世界各国关注的朝鲜却远离河内会议,无缘体会会议气氛,感受时代脉搏和世界前进步伐。

  东南亚经历沧海

  回顾“冷战”历史,东南亚和东北亚局势何其相似: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朝鲜战争是“冷战”中一场热战,六七十年代越南战争是“冷战”中另一场热战。而且,越战持续之久,使用战争工具之先进,卷入和波及范围之广,远超朝鲜战争。

  “冷战”结束前后,东南亚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一位领导人提出“变战场为商场”理念。东盟加快地区一体化步伐,实现地区和平,逐步弥合分歧,解决历史遗留难题,经受金融危机和其他非传统安全领域各种挑战,创造和谐相处、互信合作、发展共赢的崭新局面,为地区一体化树立了一个成功典范。

  不仅如此,东盟在更大范围内推进区域合作,通过多层次和多级别对话,在东亚地区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

  东南亚近20年间的变化堪称沧桑巨变。如果说东南亚在全球格局变化中是时代新潮流的一面镜子,恐非过实之言。

  东北亚再现阴霾

  令人痛心的是,朝鲜战争结束半个多世纪后,东北亚依然保留着以军事对峙为主要特征的战略格局,而军事对峙与军事对抗仅一步之遥。“冷战”结束至今,东北亚各国间的关系固然已发生重要变化,但这一地区的基本格局却没有出现根本性变化。

  威胁东北亚地区和平和稳定的根源是美国与朝鲜之间长期对立和对峙。而且,“冷战”结束后,美国及其地区盟国与朝鲜之间的力量对比更加严重失衡。这是朝鲜半岛局势持续紧张的根本原因所在。朝鲜半岛核问题的产生、僵持、反复和近期升级,是这一主要矛盾的集中表现。

  朝鲜10月9日核试验石破天惊,遭到国际社会一致反对。这一跨过“核门槛”的行动,违背了金日成主席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的遗训,越过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红线”,威胁到国际防止核扩散体制的权威和效力,事实上已给某些国家右翼势力制造了早欲扩张军备而难得的借口或理由。

  核军备竞赛阴霾开始出现在东北亚某些国家的上空。

  重启会谈有基础

  比照东南亚与东北亚的形势和变迁,人们感慨之余,或许可以看到解决之道的希望和方向。破解朝核难题的目标和途径必须是、而且只能是: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维护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稳定,通过对话和平解决问题。

  朝鲜半岛核问题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10月31日,中朝美三方非正式会晤确定“在方便的近期”重启六方会谈。朝鲜核试验引起的朝核问题激化态势暂时得以缓和,但局势的严峻状况并没有变化。

  APEC会议期间,相关各方领导人和外交官就朝核问题展开密集商谈,主题无非是何时和如何重启六方会谈。毋庸讳言,六方会谈面临着比以往更加敏感、复杂和艰巨的任务。

  重启六方会谈的基础应该是,各方重新确认去年9月19日第四轮六方会谈一致通过的共同声明,并在落实共同声明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

  观念变化促互动

  想当年,越美之间的对立和仇恨难道比朝美之间的对立和仇恨少吗?从1975年越战结束至今,31年间,两国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用中国成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形容越美关系变化,可以说相当贴切。

  越美关系从敌手变成伙伴,核心因素是双方决策者都发生了战略观念的变化,良性互动,进而作出了明智的政治决断。

  朝核问题主要当事方美国和朝鲜也面临同样问题。说到底,打开朝核问题这把锁的钥匙在美国和朝鲜手中。

  比之朝鲜,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就实力对比而言占有绝对优势,因而也负有更大国际责任。

  诚意•耐心•智慧

  朝鲜的安全关切主要针对美国,所希望得到的东西也在美国手中。所以,解决之道不仅是承诺,还须有具体行动。人们期待作为强势一方的美国采取切实行动,以证明诚意。朝鲜方面也应显示出灵活性,遵守半岛无核化承诺。

  只有当事双方寻求和积累共同点,形成良性互动,其他各方劝和促谈的不懈努力方能奏效,从而推动六方会谈朝着实现“9•19”共同声明的方向逐步迈进。

  比照东南亚历史性变迁,对解决朝核难题或许不必悲观或无望。

  愿当今东南亚地区和谐、包容的格局以及和平稳定、合作发展的好形势不久将出现在东北亚地区。这将是地区各国和人民之大幸,世界各国和人民之大幸。(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