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人民网,咱老百姓的“关系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0日07:38 人民网

  我是安徽省寿县人大机关一名法律工作者,虽身在基层、工作在国家贫困县,但“人民网”不因贫穷而嫌弃我们,不因基层而疏远我们。相反,自1999年结识人民网以来,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笔者向读者讲述与“人民网”之间几则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作为献给“人民网”成立十周年的一份贺礼。

  (一)

  初识“人民网”还得从8年前说起:1999年8月10日我收到了全国人大新闻局曲卫国老师寄来的信,打开一看,带来了令人振奋的好消息:笔者写的《人大代表联名提议案寿县政府积极抓落实》的文稿被人民网-中国人大新闻8月4日刊用,同时寄来了打印的带有中国人大新闻网站LOGO的样稿,当时真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信中,曲老师还向我详细介绍了人民网的有关情况,特意向我说明“网上用稿,不受篇幅限制,挺适合你的。”并鼓励我“多写高质量、有见地的文稿,投给人民网-中国人大新闻栏目。”这是我第一次结识人民网。第2天这篇文章在8月11日的人民日报第12版刊发,被当地新闻界人士称为:建国以来人民日报刊用寿县人宣传寿县工作的第一篇文章。

  (二)

  2004年7月初,我用多年的稿费购置了一台新电脑,7月30日,我从人民网上看到了“纪念人大成立50周年‘见证人大’征文启事”,从中得知中国人大新闻网是由人民网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信息中心主办的,当时,我对这次征文活动格外重视,根据征文启事的要求和提供的投稿信箱,结合自己在县级人大工作8年所见所闻所思,先后写了四篇文稿,投向rd@peopledaily.com.cn。从“见证人大”征文栏目刊发的115篇文章获知,笔者写的《两件事感受人大务实之风》、《人大监督,让规定走进现实》、《我亲历的“五个”第一次》3篇文稿被刊用,受到县委和人大常委会领导好评。随后人民日报社国内政治部给我寄来了“人大50周年首日封一枚,正面贴有两枚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邮票两张(①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②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主席台),同时公正、清晰地盖有“人民大会堂图案”和“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两个纪念邮戳,作为《见证人大》征文纪念。至今这枚首日封成为我最珍爱的藏品。

  (三)

  2006年1月19日,笔者的电子信箱收到了这样一份信函:“王安泽同志:现本网与人民日报、全国人大正在联合开展全国人大十大新闻评选工作,候选题刊登人民日报1月4日13版和1月10日的《中国人大》杂志,以及中国人大新闻网,请组织当地同志参与,以增强人大宣传力度……中国人大新闻2006.1.19。”

  读罢这封邮件后,我十分兴奋,深感这是一种信任和责任。这天上班后,我及时向常委会领导作了汇报,并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得到常委会领导大力支持。随后,在两周内,我与人大机关部分专业人员先后4次研究推敲每一候选题,精心筛选敲定每道答题;6次复印“2005年全国人大十大新闻”候选题426份;分头组织22名县人大常委组成人员、10名省人大代表、16个市、县代表小组的87名市人大代表、358名县代表参加了“2005年全国人大新闻”评选活动。

  2月24日,当2005年全国人大十大新闻评选结果揭晓后,我迫不急待地将所投的491张评选票逐一加以对照,虽无一张全对票,但选对9题的485张,选对8题的6张。这次虽无一人获奖,但我没辜负中国人大新闻编辑部的信任和重托,毕竟组织本辖区的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及县人大机关的工作人员参加了这次有意义的活动,作为一名基层人大的法律工作者,能为人大宣传出份力,至今心里仍美滋滋的。

  10年,弹指一挥间,当今我们的祖国已进入信息时代、网络世界。10年来,笔者亲历了人民网走向世界,走遍祖国大江南北,进驻普通百姓家的发展变化。如今,“人民网”在广大网民中已树立了“权威媒体、大众网站”的崇高形象,日益成为普通百姓认识社会、了解世界的窗口,学习工作的良师益友,真的与广大网民生产生活休戚相关,成为咱老百姓的“关系网”。

王安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