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经济观察:需要应对全国高房价的公共政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0日09:32 新华网

  

经济观察:需要应对全国高房价的公共政策

  资料图片:需要应对全国高房价的公共政策

  11月1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6%,涨幅比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以10.7的涨幅

名列首位。

  虽然国家发改委作出了“全国房价涨幅总体放缓”的解释,但难以化解人们对房地产调控目标能否真正落实的忧虑。从去年的两个“国八条”到今年的“国六条”及“九部门十五条”细则,面向房地产业的调控相继而来,但房价为何不降反升?

  房价之所以敏感,是因为它关系社会的安居。特别是在现有的住房供应体系中,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均需以购买全部或部分产权的方式获得,用于租赁的只有廉租房,而经济适用房供应有限,廉租房捉襟见肘,民众对高房价心生恐慌就不难理解了。

  1998年在制定“停止住房实物分配”的房改政策时,已有建议提出经济适用房可用于租赁,但未获采纳。当时面对亚洲金融危机亟须扩大国内需求,通过产权交易激活房地产市场确实取得了成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暴露了出来,一个直接的反应就是公众对房价的敏感。

  开发商并非社会慈善家。解决安居政府有着当然责任。在这方面,发达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这就是有效区分住宅作为投资品与消费品的市场属性,真正建立起一套在金融上可持续的安全的住房保障体系。

  以二战后的英国为例,当时工业化加速,城市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的持续供应,而低收入者又需要他们可以负担的住宅,银行的资金又需要寻求优质的项目。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政府承担了可负担住宅供给的责任,采取的办法是先出租、后出售,即政府先将银行的资金借贷出来,变成不动产,租给低收入者,让他们以较低的成本参与经济活动,待家底殷实之后,在撒切尔时代再将这些公共住宅大规模私有化,收回建设投资。

  这样的做法有利于消解银行的金融风险,实现住房保障建设资金的良性循环。由于先租后售,租赁人在未获产权之前不能炒卖房屋,就不会出现像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的炒卖经济适用房的现象;商品房市场也会趋于理性。

  而我们在缺失此种公共政策的情况下,廉价劳动力只能通过非正规方式,比如到“城中村”租房来获取参与城市经济活动的可能;同时,银行的存差持续攀高,已突破10万亿元,亟须安全地释放。面对如此情形,如何通过政府的良性介入,以有效的金融政策支撑大众的安居,予计划中的住房保障体系以最有力的支持,不是以低收入者必须购买产权的方式来促进房地产良性发展,并规避银行金融风险,应尽快纳入决策者视野。(文/王军)

  相关阅读

   抑制房价还需增强开发商责任感

  近年来,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加上城市过度拆迁,使得很多人为住房发难。比如2004年,全国房价平均增长15.2%,高于物价上升指数6—7倍,高于存款利率上百倍。在国家先后出台稳定房价的“国八条”“国六条”及15条细则之后,房价的上升趋势依然偏高。显然,不强调地产的发展责任,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居者有其屋”的基本需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难以落到实处。

  房价高不能全怪地方政府和开发商

  房价上涨过快过高是当前比较突出的一个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议论房价的文章如雪片一样见诸报刊。笔者从事房地产业的管理工作,也想就这个问题说点个人看法。

   京沪穗深四地“房价收入比”走进红色警戒线

  2006年第三季度最新统计分析显示,京沪穗深四地房价,除上海回调外,均有不同程度增长。经过对“房价收入比”分析,今年四地的“房价收入比”均达到10以上,深圳名列第一,房价相当于家庭可支配收入的15.76倍,第二位的是上海,为15.55倍,其次是北京,为13.55倍,最后是广州12.67倍。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