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勤工俭学也收费,叫人心酸!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0日13:30 四川新闻网

  (本网特约评论员 谢浮名) 2003年开始,一到棉花收购季节,甘肃省民勤县4万多名中小学生都会在学校的组织下,以勤工俭学的名义去摘棉花,他们在地里一干就要10多天,而且劳动强度极大,规定必须完成很多人无法完成的采棉任务;劳动时间超长,每天在10个小时以上,连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也不例外。完不成任务或因病因事不能参加的咋办?得交钱,叫做“勤工俭学费”,最高的得交320元。(11月18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

  对此,民勤县教育局局长孙毅仁说得很漂亮:“我们主要是以培养人为第一目标,通过劳动锻炼,培养了学生劳动的技能和他的吃苦耐劳的精神。”

  中小学校适当地开展勤工俭学的活动,以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动手能力,确实有必要。可是,民勤县的做法已经严重地背离了勤工俭学的初衷,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乱收费的变种。甘肃省民勤县西渠乡首好小学校长刘培金坦言:“搞勤工俭学就是给学校创点收。”据统计,从2003年开始,民勤县一直在进行着这种以“创收”为目的的勤工俭学。仅此一项的收益,每年都在600万元左右。

  据民勤县教育部门的负责人介绍,这笔靠学生摘棉花挣来的勤工俭学费,主要用来改善办学条件、偿还旧债、帮助部分贫困生,还有些学校用在了缴纳办公费、取暖费和水电费上。

  贫困地区的教育部门,为了办学,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居然干起了违法的事情,强迫学生长时间、高强度劳动,把学校经费方面的压力转嫁到学生和学生家长身上,逼迫学生充当赚钱的工具,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

  我们如果仅仅停留在谴责民勤县教育部门的违法这一点,而不去深入思考,显得太肤浅了。设想下,如果有充足的教育经费,能够从容不迫教书育人,不至于捉襟见肘,他们也不会把主意打到学生身上。

  贫困地区的落后教育现状,各位即使没有亲见,也能从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中感受得到。校舍破败,教育教学设施陈旧,教师报酬低得让人无法相信。为了能让教育机器维持最低限度的运转,教育工作者苦守清贫,坚守岗位,呕心沥血地忠诚教育事业,已经让人感动,我们不能昧着良心对他们横挑鼻子竖挑眼。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贫困地区的公办教育事业均为地方财政拨款。尽管各级政府都重视教育,主观愿望是想多为教育投资,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心有余而力不足,对教育的投资既数量不足又到位慢,使得各级学校办学资金紧张,没钱改建校舍、购买现代化的教具和仪器。中、小学办学条件差是普遍现象,尤其是山区和农村,校舍破旧,设备简陋,桌凳散缺,教学仪器及教具陈旧而且配备不齐,更缺乏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和手段。甚至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既普遍又严重。几乎所有的学校只发给教师基本工资,不少学校连基本工资也不能按时发放,拖欠教师工资达半年、一年,最长的两年之久。

  正因为这样,自谋生路也就成了贫困地区教育当局求生存的手段,没有其他生财之道,学生就成了资源,让学生摘棉花挣钱也就顺理成章了。这样的现象,让人不安,叫人心酸落泪。

  国家教育是一盘棋,教育经费靠地方自筹,只能使发达地区更先进,贫困地区更落后。执行正确的教育投入政策,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损有余以补不足,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