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天仙妹妹何以成为大众最佳意淫对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0日15:53 浙江在线

  “天仙妹妹”已经赚得盆满钵满。很少有人愿意否认这样一个网络时代的神话:短短的时间仅仅通过图片的刻意展示,在各种吆喝声中一个偏远民族村寨的美丽姑娘就彻底终结了过去。

  但在精神分析眼里没有神话。领袖驱众百万似乎表明他拥有神秘的力量,事实的真相不过是他像精神分析师一样善于利用催眠术而已。

  人们愿意以美好的词汇给事物涂脂抹粉,但真相总是残酷的。正如“木子美”的成名是利用了网络时代的窥私癖、“芙蓉姐姐”的成名是利用了大众的戏谑心理,为大众提供了一种合法性地吐口水的情境一样,“天仙妹妹”的成名虽然离不开炒作,但主要仰赖于都市男权话语下的社会心理的支撑。这一社会心理就是都市男性对没有污染而且具有少数民族风味的美丽乡村姑娘的“公共意淫”。

  以上这些发迹于网络的名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女人。这就满足了她们被人所关注的第一个条件:具有可供心理消费的消费属性。直到今天,中国主流的都市男权话语仍然劫持着公共空间的“审美趣味”。在这种话语中,女人天生就成为一种可供心理消费的“审美客体”。

  而男人就没有这种条件。他根本不具备消费属性。笔者在去年分析“超级女声”时就指出,如果有“超级男声”,是没有多少人有兴趣的,因为在中国性别已经注定了它的命运。这段时间似乎有个“山东二哥”露出令人咋舌的肌肉并还要向某女明星求婚,我想都不需要想就知道这不过是一小段时间的喧闹而已。“山东二哥”之所以受人关注,完全在于这样几个吸引元素:网络征婚、肌肉、“二哥”的隐喻、借取“徐静蕾”的人气资源。但因他是一个男人,最终会像“芙蓉哥哥”这类角色一样,自生自灭。

  真相总是残忍的。坦白说我想劝男人们不要再浪费表情了,但唯恐干扰了他们的快乐(找乐子也是不容易的),这样太不富于人道主义精神,只好闭嘴。

  这些网络名人满足被关注的第二个条件是:她们的“形象”契合了这个时代的社会心理,形成了心理能量投射的聚焦点,特别是借助网络这个媒介。网络的一个好处就是它的匿名性,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躲在马甲后面无所顾忌地发泄――这在现实中是做不到的。一方面此时心理极为真实,处于随时待发泄状态,另一方面它的发泄没有风险,不需要承担责任。这时候“群体心理”极容易形成,传染也极快,只要网络上所show的女人“形象”能契合窥私、戏谑、意淫这样的极适合网络发泄的心理,在都市男权话语的背景下,发泄就能迅速演变成公共狂欢。

  这是“芙蓉姐姐”走红的秘密(如果是在现实生活中,她的自恋表演只会被人视为神经病,因为风险的存在无法在特定情境中构筑大众的心理真实并加以传染性的发泄而形成公共狂欢),同时也是“天仙妹妹”走红的秘密。在当今这个滥情时代,城市的工业污染和情感污染与时尚对都市女孩的污染一样共处于一个结构,以致在都市男权话语的解读中,时尚的都市女孩已经“不洁”,已遭受污染。比之美丽纯洁而又朴素自然的乡村姑娘来说,时尚都市女孩在心理上的消费价值已降低,已让人腻烦。这种“消费价值”是就嵌入都市男权话语的内在结构的心理快感而言的,它一方面要支撑一种不平等结构(即男人对女人具有心理优势的居高临下),另一方面必须符合男人与现实选择相悖的“审美期待”,给他们以某种想像性的补偿。

  “天仙妹妹”的形象恰恰满足了这样的“审美期待”和想像性的补偿,从而成为都市男权话语下的大众的最佳意淫对象。就像城里人逛“农家乐”,其乐趣的心理秘密是以“城里人”身份对农村的居高临下,同时又以“回归自然”来补偿自己对自然的远离一样,对“天仙妹妹”的消费也满足了躲在电脑屏幕后面盯着图片的大众对纯洁美丽的乡村少女的意淫心理。必须强调的是,少数民族背景给她增添了神秘感,而遥远的美丽山村的背景给她的“没有受到染污”提供了一个无可置疑的背景――这两点就像给她的消费添加了兴奋剂。

  “天仙妹妹”的消费元素有美丽、纯朴、神秘、美丽乡村、少数民族――完全是没有受过“污染”的形象。我在想,如果再给她的家乡背景加上雪山、草原这样的两个点缀,那就会更加让人把她惊为天人。但拥有这些元素已经足够了。这样一种形象已经完全满足了大众的意淫心理:一方面坐在电脑前盯着图片展开补偿性的想像(不排除某些人会伴以某些怪异动作),另一方面在潜意识中仍保持一种都市男权话语对乡村少女的居高临下。在这个时候,这种心理极富传染性,隐藏于潜意识内的意淫心理极易被激发。而这种公共狂欢并没有形成她受到了“污染”的印象,反而强化了“消费者”消费她的合理性,因为在现实中她暂时还没有受到“污染”的迹像。

  必须提到的是,传统媒体的介入使这一消费达到了高潮。惯于捕捉热点的媒体事实上与作为心理消费的“消费者”的大众之间,甚至这两者与“天仙妹妹”的“形象”之间构成了一种无形中的“共谋”关系:媒体以大众对“天仙妹妹”的反应为“热点”判断的一个依据,而大众以媒体的反应为权威认定的保证。从而,媒体的介入使这一公共的“消费”事件合法化,它反馈回网络又加剧了这样的消费热潮。“天仙妹妹”也在这种不断加剧的消费中名声爆涨。

  但随着“天仙妹妹”被提炼出商业价值,参与了获利颇丰的商业活动,对她的以“天仙妹妹”命名的“形象”的消费即已告结束。名声爆涨在逻辑上必然意味着商业价值,因为它本身即已成为一种可交易的稀缺资源。在这个时候,“天仙妹妹”这个符号事实上已经完成了她的“形象”的使命,其消费价值事实上已经耗尽,因为在大众的想像中她已经遭受到了“污染”,而且依赖财富的获得改变了都市男权话语的不平等结构。事实往往是:对“纯洁”的消费往往是“一次性消费”。很多物品一旦被消费,即已失去了消费价值。

  尽管“天仙妹妹”在一系列商业活动中仍以当初的“形象”出现(比如仍穿民族服装),似乎在抗拒“一次性消费”的命运,但事实上,这一形象在大众的心理解读中已与当初不同,而不过是她还不可丢弃的代表资源的一个符号罢了。此时,由于在大众心理中她已受到“污染”,加上财富的获得使她在心理上甚至已压倒了大众,当初的她已失去消费价值,取而代之的不过是主要由媒体所强加的大众对明星的消费。也就是说,此时的这个“天仙妹妹”和当初的那个“天仙妹妹”已经是两个不同的人了――恰如一首翻译过的诗,与原作不是同一首诗,而是两首诗一样。

  应该指出的是,随着原初消费的结束,不再是都市男权话语和大众,而是由商业意识形态和媒体来作为主角影响她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名人的最好应对方法就是赶快实现“转型”,上大学或什么的,在不丢弃原初符号的基础上重新对“形象”进行包装,与不菲的收入配合,争取在社会价值排序上处于较高位置。如果真能这样,那么在强势商业意识形态和媒体影响力面前,她的名气将获得合法化而保持资源的稀缺性,获得从主动的角度上影响大众的能力。

  而这时,对社会价值排序较高的位置和商业意识形态、媒体影响力表示屈服的大众已反过来成为媒体、商业意识形态和名人联合起来加以“消费”的对象了――这个对象同样是他们的心理,只不过是易受操纵的心理,就像一群被催眠师催眠的“病人”一样。


作者: 石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