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遥想“中国金融崩溃”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0日17:42 世界新闻报

  刘军红

  12月11日,中国金融业将全面对外开放,迎来现实的国际竞争。多年来,一些海外媒体热炒“中国金融崩溃”论,中国政府在此背景之下,依然果断决定开放银行系统,以事实证明了“中国说话算数”。

  

遥想“中国金融崩溃”论

  编绘:王成喜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历经十余年的艰苦努力,终于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全新的时代,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展现开放型增长模式。但也有不少外国媒体和智囊机构开始唱衰中国金融,认为中国一旦履行入世承诺,开放银行业,将给中国自己的银行系统带来致命的冲击,甚至导致中国金融的崩溃。中国最终将和之前的日本、东亚和东南亚一样,经历一场金融崩溃危机。

  这些言之凿凿的预言,并没有能够成为现实,将来恐怕也不会。作为发展中国家,根据入世谈判的“要约”与“承诺”,我国的金融市场开放赢得了一个5年的过渡期。在这5年中,中国进行了前所未有的“金融改革”,为今天的开放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经过改革,初步确立了符合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金融体制,多种所有制共存的金融市场日渐成型。尤其是随着沪深两市的不断成熟,中国的证券、保险、银行以及非银行机构快速成长,与外资的合作、参股日益深入,形成了内外结合、交错有致、分布合理、各有所长的相对完整的金融结构。

  正是企业制度和金融制度的成功改革,才吸引外资银行对我市场趋之若鹜。反过来,外资金融机构格外青睐我金融市场,也证明了我金融改革的成功和金融系统的稳定。

  中国全面开放金融业,是对“中国金融崩溃”论的最有力回击,更是中国准备更深入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体现。1997年,日本的桥本政权果断拉开“日本版金融大爆炸”序幕,全面放松管制,积极吸引海外金融资本,推动金融体制和结构创新,促进日本金融产业全面形成。如今,东京金融市场已发展为仅次于伦敦、纽约的世界三大市场之一,日本的金融竞争力全面升级。

  日本的经验证明,在经济活动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市场的开放,有利于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竞争力。诚然,也应看到,中国金融业的国际化程度尚不成熟,与经历了全球竞争洗礼的电子、服装、钢铁等行业相比,应对、展开全球竞争的能力尚有待增强。特别是,投资、信托、租赁业务还未全面展开,金融中介功能尚不健全。在我国实体经济已“走出去”的背景下,如何对企业的跨国兼并、收购、参股、合作等提供有效的“金融中介服务”,成为今后金融改革的现实课题。

  近年来,联想、中石油、中海油等大型企业已展开跨国性并购,并衍生出巨大的金融中介商机。而其中,很少能见到国内金融机构的身影,嘴边的“肥肉”拱手让人。显然,开放金融,催促国内金融机构“在职读研”,在实践中学习,在竞争中谋生,无疑是我国金融业的必然选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