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给当前麦田开“处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08:25 中安在线-现代农村报

  10月份以来,全省降水持续偏少,气温偏高。沿淮淮北旱情持续发展,对越冬作物出苗和苗期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在抗旱保苗、促壮苗越冬的技术环节上,小麦主产区的农民朋友需要把握哪些要点呢?

  11月19日,省小麦高产攻关专家组副组长胡承霖教授应本报约请,针对当前麦田的不同苗情,提出了操作性很强的田管意见。胡承霖教授说,今年的秋种局面和去年不一样,

播种时间拉得很长,苗情表现也较为复杂,不同类型的苗情,田管方法不一样。第一类苗:是10月1日-10日抢墒或种前补墒早播的,这类麦田分布在淮北早秋旱茬约占10%左右。苗情是5叶至5叶1心,播量在10公斤以下,生长属较正常,有的播量超过10公斤以上,麦苗生长较稠挤,麦叶向上窜高,有假旺长趋势。播种后尽管温度偏高,但水分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长速度。这样的苗至越冬前长到7叶至7叶1心是正常的,超过8叶以上属旺长,需在12月上旬诊断,如确有旺长现象,可进行镇压,抑制生长。生长正常的麦田,如近期至12月上旬仍无明显降雨,要适当提前灌溉一次冬水,以利越冬。第二类苗:是10月10日~20日播种的,分布在淮北旱茬及沿淮江淮杂交中稻茬,约占40%左右,苗情是3叶至4叶1心,其中稻茬墒情好于旱茬,出苗较均匀;旱茬墒情稍差,不少田播后灌溉,产生表层结壳,影响通透性,需立即用耧耙、锄松土。稻茬撒播麦田已出现杂草的,可进行苗期化除。第三类苗:是10月20日~30日播种的,苗情1叶~2叶,约占30%,这类麦田中也存在播后浇水结壳现象和缺苗断垅,应抓紧松土破壳,促进麦苗快速生长,缺苗地方可带水以稠补稀。第四类苗:是播后未出土的,约占15%左右,这类麦田属于11月初及以后播的,当前应千方百计找水源,抗旱浇水,促使及早出苗。本报记者冯长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