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盲求"大场面"热衷"一刀切" 中国干部交流存4误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10:2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1月21日电 近年来,干部交流工作已成为中国锻炼干部、优化结构、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举措,成为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一出“重头戏”。本周的《北京日报-理论周刊》刊文指出,由于干部交流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敏感性,在操作过程中,基于理解上的偏差,往往容易陷入“遍地开花”、“一刀切”等误区。

  误区之一:追求“遍地开花”、“大换血”的“大手笔”

  胡锦涛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加大干部交流的力度,意指增强全面性、科学性、实效性。但一些地方简单地理解为增加数量和增大幅度,要么长期不流动,要么一流动便是“遍地开花”,人事大调整,干部大变动,一味追求“大场面”、“大手笔”。这种不顾客观实际,片面强调班子“大换血”,把换届选举中的常规干部交流弄成了“形象”工程。如此不顾实情,一味贪大求多,必然会影响干部队伍的稳定和部门职能的正常发挥。

  误区之二:热衷“划杠子”、“一刀切”

  文章指出,在干部交流中出现教条主义倾向,简单地凭借学历、工龄、年龄或任职年限“划杠子”、“一刀切”,而缺乏耐心对每一名被交流对象的工作实绩、群众基础作具体的分析研究。无论你在原岗位上干得多好,反正到了规定的时间、年限就要被交流掉。即便你毫无建树,到了时间也照样可以换个位子继续“混”。如此“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交流模式,将会使换届选举在广大干部群众中产生负面影响。如此“一刀切”的做法,是与党的用人导向背道而驰的,将会大大削减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误区之三:偏重“小圈子”内的“内循环”

  文章说,在不少地方,干部交流在换届选举工作及相关的人事调整工作中,是作为硬性工作任务进行考核的。为达到既完成交流任务,又尽量减小交流“阻力”的目的,一些地区往往避“重”就“轻”,尽量减少跨区域、跨系统、跨部门的交流,尽可能在同一区域、同一单位内各个岗位之间进行轮换,以此来确保换届选举工作的“积极稳妥”,来确保“组织意图”的顺利实现。

  文章指出,这类在区域、单位、部门“小圈子”内的循环交流,难以达到既定目的。其一,在同一区域、同一单位的交流,有悖《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中关于干部交流的原意,此类交流不能产生“异地效应”,熟人、朋友低头不见抬头见,必然“人情关难过”、“关系网难破”。其二,把干部限在某一区域、单位、部门的小空间流动,难以令干部开阔眼界、创新思维。其三,这种“地方保护主义”式的干部交流形式,不利于区域、单位、部门之间的优势互补,不利于整个干部队伍结构的优化组合。

  误区之四:力求“短平快”

  在换届选举中,各级党委都需要严格按照选举程序来进行。但是,少数人将这种“严格程序”的思维模式机械地套用到干部交流中,将干部交流简单地理解为制定方案、发布文件、督促到位这样一个机械的程式,认为按部就班地履行完程序就万事大吉了。

  文章指出,这种简单地走程序、走过场式的干部交流,成效很难保证不大打折扣。

  文章最后提出,对于这些误区,在换届选举工作中交流干部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可在制度建设、人本管理等方面作些有益的探索,如建立“小幅度、低频率、长期性”的交流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形成“鲶鱼效应”,加大交流前、中、后三期调研力度,及时疏通被交流干部的信息反馈渠道,等等。(顾万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