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市民对社区医院信任度不高 行医质量是关键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15:11 中国新闻网

  

市民对社区医院信任度不高行医质量是关键问题

  门庭冷落的某社区医院。

  “黄阿婆,感冒啦?赶紧到医院看看。”“去过了去过了,这点小病到社区医院配点药就可以了。”70多岁的黄阿婆捂着口罩说。天气转凉,患感冒的人多了起来,但是像黄

阿婆这样到社区医院配药的人,并不多。很多人依然愿意起个大早,到三级甲等医院门前排长队,因为“在大医院有好医生,看毛病放心”。市民对社区医院的信任度不高,令不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沦为“药房”。

  社区医院5个现象:

  药费自己负担10%

  “这边配配药么蛮好的,看病还得到大医院去。”65岁的张老伯说,他患高血压,知道自己吃什么药,吃光了就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记者跑了几家社区卫生中心,采访了10多位前来就诊的市民,几乎每一个人都说这样的话。69岁的黄老伯算过一笔账:他有医保,在三甲医院开药,药费自己负担20%。而在社区医院开药,只要自负10%。

  抽血几次扎不进去

  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大厅里,医生全部“挂牌”上墙。记者看到,本科生通常只有2-3名,所占比例相当小。有家中心共有31名医生,只有2人拥有本科学历,其余全部是大学、大专或中专毕业。预诊台一名护士说,“本科”是全日制大学毕业,“大学”指的是夜大或其他成人高校。“我老伴来抽血,那个护士扎了几次都没扎对,疼得我老伴直吸气。”黄老伯撇撇嘴,眯眯眼,摇着头轻声说:“水平就是不行啊。”

  就医环境差太拥挤

  记者来到打浦路地段医院,一进门便看见不足十平方米大的大厅内挤着两条队伍,一边是挂号,一边是付款。从队伍间隙走过去,左边一条狭窄的楼梯,前方一条短小的走廊和内科诊室。沿楼梯上去,二楼坐满等待看病的病人,两间牙病治疗室和一间中医诊室,中医诊室内坐着三四位医生,旁边站着十多个病人,三楼是病房。楼内人声嘈杂,暖湿的空气中飘荡着医院特有的气味。记者探访的几家社区卫生中心中,只有瑞金二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2004年新建成的楼房,整洁漂亮。

  看不到年轻的患者

  挂号处,老年人;输液室,老年人;门诊室,还是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到处都是老年人的身影,年轻人怎么看不到呢?“我根本不知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哪儿。”大学毕业一年多的杨先生说,他借的房子在打浦路,一生病就想着去瑞金医院,感冒发烧输液,都是去那里。“好像从来没这个意识,生病到地段医院去看。”家住普陀区的任小姐说,怎么样算社区医院啊?我们家对面有个诊所,不知道是不是。

  离家近挂号费便宜

  “我做啥来这里?就在家门口,价钿又便宜呀。”在打浦路地段医院看病的陈老伯说,“从家里走过来只要5分钟。”他扳着指头算:“大医院价钿贵,挂个号自己要掏13.6元,到区中心医院自掏11元,这边只要自付1.6元。好多人冲着这个来的。每个月靠800多元退休金吃饭,省一点是一点啊。”

  社区医院院长倾诉4点难处:

  留不住人

  “关键是人啊!”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院长长叹一口气。他告诉记者,曾经有位院长到一家社区医院上任后,不能忍受手下医生的医疗水平和服务态度,一口气让一半以上的医生“回家”。“社区医院的工资真的留不住人啊。”他说,医院里有个苏州大学毕业的本科生,小姑娘每个月工资加奖金才2000多元,算上过年过节的福利,一个月平均才3000元。“这点钱怎么够她结婚、买房?人家肯定要走的嘛。”

  一些医科大学毕业生,也都看不上社区医院,想往检查设备齐全、医资力量雄厚的三甲医院奔,早日当上名医。“社区医院通常以治慢性病为主,年轻人来了只能接触这些常见病,他觉得不能很快提高,也就不愿意来。”这位院长叹了口气。

  专家难请

  医疗水平不高,那就请专家来坐诊。请两位专家,每周来半天,就能吸引不少病人。记者看到,瑞金二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厅内放了一块宣传牌,上面写着特聘瑞金医院卢湾分院的一位消化科专家前来坐诊。“但是专家也难请。”这家社区卫生中心的负责人倒起苦水。专家到社区医院坐诊,不能挂专家门诊,只能挂7元钱的普通门诊,“在三甲医院,挂一个专家号要50元,专家当然不愿意到我们这里坐诊。”

  轻防重医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医疗服务外,另一个重要任务是负责社区的疾病防治工作,但是绝大多数医生“轻防而重医”。为啥?“社区医院一半由政府埋单,一半是自负盈亏。医生的收入靠看病,病人看得多,才能多拿奖金。防治做得再好,也没钱。所以我说,让我们这些人去做防治工作,我们愿意,医生是不愿意去的。”一家社区医院的院长说。

  设备限制

  社区医院设备少,但也有它的难处。“有很多设备社区医院不能买。”一位院长抱怨道,比如彩色B超。如果三甲医院有的设备,社区医院也能拥有,患者就会到社区去做检查了。这样,社区医院的收入就可多一些。

  一些市民提出3点建议:

  加强宣传

  坐出租车到大医院去看小毛病,我们也不愿意;可一旦生病了,一时间还真的想不到社区医院,想到了也不知道怎么走;即使知道这个地方,也担心社区医院看不了这个病。卫生主管部门能否对社区医院加大宣传力度,让我们心里有个底,这样有病才敢跑过去看。

  改善服务

  重要的是提高诊疗水平,如果一时间无法提高,可否考虑多请些专家来坐诊?有关部门能否通过行政手段,帮助社区医院做到这一点?或者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搞一些技术竞赛,有意识地提高他们的诊疗水平。

  改变流程

  发达国家的医生50%在社区医院里服务。人们生病先到社区医院请全科医生诊治,小问题就地解决,大问题再根据社区医生的建议去大医院的相应科室就诊。我们的卫生主管部门如果逐步学习借鉴这样的业务流程,就可基本解决市民看病难的问题了。(来源:新民晚报;作者:姜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