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造飞机参展 缺运费难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16:27 南方新闻网

  一安徽民间发烧友参加珠海航展的“标本式”尴尬,凸显民间航天航空技术专利转化之难

  造飞机参展缺运费难归

  “国器”小传

  为双座型喷气式飞机,长7.1米,翼展5.4米,机高2.9米。据国家专利局网站介绍,该机既可作军用机,也可作民用机;既可作有人机,也可作无人机。而以该机作舰载机的航空母舰,1.8万吨航母可搭载160架本发明飞机,相比之下,美国10万吨的尼米兹级航母所携带的飞机数量为80架左右。

  几年前,广东农民张斗三自造飞行器数次参加航展,耗费巨额资金却最终难以市场化。在本届珠海航展上,来自安徽安庆的“飞机狂人”韩国庆,携带历经13载,耗资超过40万元的“国器”自造喷气式飞机参展,并现场200万元叫卖自己的飞机。而尴尬的是,抓人眼球的“国器”不仅没有“嫁出去”,更让韩国庆遭遇了没路费回家的困境。事实上,“韩国庆式”的尴尬绝非个案,而是整个民间航天航空技术专利转化之难的一个缩影。

  滞留半月“国器”回家

  11月20日,秋高气爽,阳光妩媚。“我已经到了安徽,‘国器’今天下午2点抵达安徽合肥了。”电话里头,38岁的韩国庆先前呈哽咽状的声音硬朗起来,给人感觉他心情也好了很多。

  滞留珠海长达半个月的航展明星飞行器“国器”,终于告别了因运费不足而重返家乡的日子。据韩国庆介绍,此前由于需要将近万把块钱的运费,但他吃饭的钱都没有了。最后,安庆的一家地产商援助了他,而11月18日,当无路费回家的消息被合肥科技馆知道后,对方立即表示将由他们来承担“国器”运输等费用。

  目前“国器”已经安放了合肥的航空航天展示专区,合肥科技馆领导告诉他,由于在安庆,本地人制造的展品相当少,他的飞机放到合肥科技馆来展览,而科技馆每年接待参观人数最高可达万人,如此更能激励企业搞自主创新,形成示范意义,同时激发青少年的航天航空爱好。

  在航展期间,韩国庆自造的名为“国器”的双座型喷气式飞机引起了轰动,该飞机长7.1米,翼展5.4米,机高2.9米。目前,该飞机已经获得一项专利。记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检索上发现,这项专利内容为一种轻型前掠翼喷气机用途及以该机作舰载机的航空母舰。

  韩国庆称,这架飞机具有多达8项的世界第一:世界上生产工艺最简单、价格最低的喷气式飞机;第一种采用汽车流水线工艺生产的飞机;还可军民两用,用途最广等。他非常自豪地说:“‘国器’如大批量生产,价格只要100万元左右,每个县只需要修建两三条800—1000米的跑道,全国13亿人就可以在家门口坐上飞机了。”

  历时13年艰难造出“国器”

  据了解,现为安庆市变压器厂普通工人的韩国庆,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他从小就是军事发烧友,经常阅览一些军事方面的书籍,一直想像美国莱特兄弟一样发明属于中国自己的飞机。

  1993年,海湾战争爆发后,韩国庆发现伊拉克用的战机虽然价格昂贵,但是在美国的导弹攻击下,根本无处藏身,他便萌生了要为中国发明一架价格低廉而且军民两用的飞机。

  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教育,家庭经济条件又不足,在外人甚至自己的父母、妻子也怀疑他“有毛病”、“是不是精神出了问题”。尽管面临这些压力,但他丝毫不为所动,一门心思都放在发明飞机之上。有一次,他的老婆给他买一件新衣,他却埋怨起来:“花这些钱干吗,不如省下来给我买书造飞机。”

  2002年,他终于设计出一个简单的飞机模型,并于2002年获得了国家专利。得知珠海将举办世界瞩目的第六届航展,为了将自己的技术发明推广出去,他不断地对模型进行改进,今年8月,经过多次改进的模型新鲜出炉。韩国庆命名为“国器”,而他“飞机狂人”的称号也不胫而走。

  韩国庆造飞机到底花了多少钱,钱从哪里来?据他一位朋友透露,反正只要是沾亲带故的他都借过钱。他的朋友说,近年韩国庆和妻子双双下岗,儿子尚小,韩的父母也均是集体企业退休工人,家庭经济拮据。此次他参加航展耗费资金不少,又将成为家庭的一个沉重负担。至今,韩国庆的老婆都在跟他堵气,抱怨他浪费了不少钱。据韩国庆透露,这些年造飞机所有的花费至少有40万元。

  缺运费滞留珠海半月

  尽管航展上,“国器”受到了大家的关注,但航展一结束,韩国庆遭遇了没钱把飞机模型运回家的尴尬。据他介绍,本来穷其所能,找亲戚朋友借了2万块钱作为参加航展的一切费用,但没有想到光是运费等开支就超支了。事实上在11月6日,他身上就只剩下几百元了,为了节省开支,他每天只吃一个盒饭。

  另据他介绍,珠海航展一结束,他就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境地。按照最便宜的运费,将这个庞然大物从珠海运到安庆也要近6000元,而且还担心飞机超长途中被交警部门抓住了罚款。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韩国庆向有关方面求助,让他的飞机暂时停放在航展的场地上,并得到批准。期间,有一家网站的负责人向韩国庆表示,想通过网上募捐的形式为韩国庆筹集经费,但遭到了韩国庆的婉言谢绝。最后韩国庆接受了安庆一家地产商的资助。但他表示,这是借人家的钱,一定要还的。

  仍为市场问题所困挠

  尽管韩国庆现在感到负荷有所减轻,但提起“国器”的前途,他仍然表示担忧。“在航展期间,中一航、中二航都有人向他索要了相关资料,但是要对方一个电话号码都不肯给。”韩国庆称,短时间把“国器”嫁出去相当困难。在航展上“国器”赚足了风头,不少航天航空方面的专家向他竖起了大拇指,他也开出了200万元的低价叫卖自己的产品,但并没有投资者和他达成合作生产意向。韩国庆说:“观众也仅仅是抱着一种看热闹的心态。”

  “国器”放在合肥科技馆,每年有那么多的游客来观看,其中不乏实力资本者,但韩国庆对“国器”的市场化前景仍然不那么乐观。他认为,在航展那么大的专业平台上,都没有找到买家或者合作者,以后的机遇就更少了。当问及还来不来参加下届航展时,他称非常希望,但要看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

  ■同道者说

  张斗三

  民间造飞机难遇投资者

  2000年,广东潮阳民间飞机制造者张斗三第一次带着他的“斗强三号”出现在珠海国际航展,令世人为之一惊。6年过去了,以个人名义参加过三次国际航展的张斗三没有第四次出现在珠海航展的现场,目前在惠州转行做建筑。

  据张斗三回忆,每次参加航展近10万元的费用是一笔只投不入的资金。第一次参展时,他对于自己的成果有自信,希望能够得到一些企业、老板的支持,但三次参展过后,张斗三却发现,民间飞机制造者参加航展很难遇到“救世主”。

  作为同道中人,张斗三对飞机制造爱好者的心理作了坦诚的分析,他非常理解并能切身地感受到爱好者们对于飞机制造的痴迷,并不顾一切地将这份爱好坚持下去。有一些爱好者愿意花巨资带着自己的作品参加航展,很大一部分是抱着“良驹求伯乐”的心态前往的。一方面,爱好者们想得到资金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他们对于自己的作品十分自信,认为一定会得到有心人的支持。但往往事与愿违。

  ■业界观点

  民间研究者应该量力而行

  对于韩国庆的遭遇,航天航空不少专业人士几乎一致认为,其精神可嘉,但是民间研究者应该量力而行。

  中国一航634研究所科技处研发中心主任助理高忠伯认为。如果个人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和专业技能,研发高端航天航空产品也不能说不可以发展起来,像国外就有许多民间个人自行研发高科技成功的例子。如果个人不具备相关实力,那就最好与有实力的公司联合起来,得到经济上的支持,这样成功的几率才会增大。北京航天宏恩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副总宋继恒认为,韩国庆的精神可嘉,但民间的这种发明专利要转化为市场行为,还需要有对产品市场前景的前瞻性,对市场的估量必需正确,要正确地评估,还要根据国内外的市场份额,按照市场供需情况来研发产品,除此之外,个人当然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谈得上研发。

  针对韩国庆的事情,珠海航展公司总经理周乐伟表示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像张斗三也由于参展出现了严重的经费问题。他们都是民间个人研制飞机模型,个人承担参展费用的,可是,由于大多数情况下都得不到赞助而使个人无法支撑。这个现象除了有国内飞机航空产业市场不成熟的因素外,最重要的原因是技术上的问题。这是由航空航天这个产业特点所决定的,在航天航空产业中,对尖端技术的要求是很高的,民间个人研发的飞机,技术上很难得到肯定,如果没有高端的、有使用价值的技术,得不到认可,得不到有关单位的赞助,单凭个人力量是无法把发明专利转化为产业经济的。所以,要把这样的专利发明转化为市场行为,产生经济效益,归根结底是技术的问题。

  部门说法

  民间专利转化难度比较大

  珠海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则认为,尽管韩国庆的飞机已经造出来了,但这仅仅是一个样机而已,离真正的商业化飞机还有很大一段距离。飞机走向市场的程序非常复杂,首先,样机要通过国家授权的权威部门进行试飞检测,通过一系列的标准测定、地面测试、飞行状态测试等过程,之后权威部门还会对飞机生产的流程、工艺技术等进行研究、考察,一系列复杂的流程过后,才能得到国家的认可,这并不代表该飞机可以进入市场,只能说它有机会进行商业性的试飞。

  对于民间飞机制造者来说,他们在生产样机时就已经遇到了种种困难,诸如生产资金缺乏、原材料难求、制造技术缺乏等,即使千辛万苦将样机造出来了,也很难通过接下来的一系列测试而走向市场。

  此前,业界曾有人称韩可以利用风险资金来规避自身的风险,但该负责人认为风险投资主要应用于在科技型企业,基本上只是针对企业,很难应用到个人身上。风险投资者在投资前会进行严密的考察,看好苗头才会出手,以风险投资的盈利模式来看,为个人投资的条件是很高的。从我国风险投资的大环境来看,风险投资机制尚未成熟,企业融资尚且困难,个人制造想吸引风险投资困难了。

  采写:本报记者胡明发实习生张力伟徐美玲

  图:

  刚结束不久的珠海航展上,韩国庆正在向观众详细介绍自己研制的“国器”。本报记者张志韬摄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