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广西:新村在灾区拔地而起(今日关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2日00:01 人民网-华南新闻

  

广西:新村在灾区拔地而起(今日关注)
广西区党委书记刘奇葆近日深入兴业县农村了解灾民新村建设情况,并给受灾群众送去慰问金、慰问品。
广西:新村在灾区拔地而起(今日关注)
广西桂平市甜心灾民新村。贵港市平南县育梧村白庙屯是广西第一个灾民新村。如今,在洪灾中被夷平的土地上,一排排、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笔直的水泥路和绿化休闲区,引领我们走进一个欣欣向荣的新农村。

  2005年6月,广西遭受6次强降雨袭击,先后有102个县(市、区)发生洪涝灾害,受

灾人口达700多万人次,水毁房屋全倒户超过4.3万户,15万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47亿多元人民币。

  灾后,广西在全区范围内展开了水毁民房重建,要求每户房屋全倒户至少要建成一间30平方米以上的住房,并在2006年元旦前入住。

  在水毁民房重建过程中,广西区党委、区政府决定把灾民新村的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并选择100个灾民新村作为试点。

  科学布局统一规划

  据广西区民政厅厅长张廷登介绍,按照将灾民新村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试点要求,新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砖混结构的住房比例要达95%以上;从行政村的主干公路通往新村支道硬化路面宽幅不少于3.5米,沿线应建设排水沟并有雨水集蓄区或排涝工程;村庄内主干道路面硬化率要达到100%,支道路面硬化率要达70%以上,主干道路灯安装率应达95%。另外,新村自来水入户率、户通电率都要达到100%;太阳能、电能等清洁能源利用率要达到90%以上,等等。

  象州县百丈乡平安新村,是由石记、高山、那峨等8个重灾村屯的85户受灾户迁移重建的。通过科学布局和合理的规划建设,如今,一条条村庄小路变成了宽阔的大道,一栋栋漂亮的新房拔地而起。村民覃润相兴奋地告诉记者,全村住户的住房面积平均110平方米,其中主楼房80平方米,后院近30平方米;后院还建有沼气池,沼气池入户率达到了100%。现在,新村全部实现了通电、通水、通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

  百丈乡乡长张徐强指着一条条宽阔的道路告诉记者,新村主干道的路面宽达到了13米,巷道宽则有10米。新村还建有科技文化活动中心、畜牧养殖小区、公共厕所、垃圾池、篮球场和休闲场所。与以往的村庄很大不同的是,家家户户建起了沼气池。看着那蓝色跃动火苗,很多村民兴奋地说,以前从来没有见过沼气池。现在,用了之后,觉得比煤气省钱,比柴木环保,大家都喜欢。

  在养殖小区,记者看到了整齐的养蚕大棚和饲养房舍。为进行禽畜分养,村民们还专门设立了养殖小区。这些整齐划一的规划,不仅有利于村容的整洁,而且改变了村民的卫生习惯,将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现象。

  乡风文明管理有序

  2005年6月21日,突如其来的山洪冲倒了平南县育梧村白庙屯里的391间房屋,38户156人瞬间无家可归,许多农田毁于一旦,白庙桥雄姿不再,受灾人口占全屯人口的90%以上。

  如今,记者沿村逛了一圈,只见村内建有宣传橱窗、科技文化活动中心、篮球场和小广场等公共设施。据该县官成镇党委书记方向文介绍,以前乡村文化生活枯燥乏味,乡亲们劳作之余,只能以打扑克、玩麻将来消磨时光。现在,有了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和篮球场等公共设施,村民们找到了新的娱乐方式,此举既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又促进文明村风建设。

  方向文告诉记者,经过村民的充分讨论,村里还制定了《村民自治公约》。该村以村民为主体,充分发挥村民主人翁作用,约束自己,尽自己应尽的义务,同时邻里和睦相处,文明礼貌,团结协作。村规民约的完善,有利社区管理有序,保障村民集中力量搞生产。村民的安居乐业,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恢复生产发展经济

  大淮村是象州县桑蚕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之一。多年来,该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桑养蚕。但“6·21”特大洪灾使该村损失惨重,76户人家有40户、121人无家可归。在核实灾情时,村干部发现虽然群众的蚕房被冲毁了,但大部分桑树还活着。只要有地方养蚕,灾民就有新的希望。

  “房子倒了,但支柱产业不能倒。”村党支部一班人很快形成了共识。为迅速恢复桑蚕生产,村党支部大力推广大棚养蚕技术,发动党员牵头组建“大棚养蚕联合体”,采取示范引导、联户带帮的形式,搭建简易蚕棚,恢复了灾后桑蚕生产。在实践中,村民发现大棚养蚕确实是恢复生产的行之有效的办法,而且较之泥房养蚕,大棚具有通透气好、便于控温、蚕质更高,冬季还可用来种蘑菇等优点。

  在村民丘春会的家中,记者看到满屋的蚕茧。受灾之后,为了尽快恢复生产,他搭建了60平方米塑料大棚。现在,已经出产了9批蚕茧。丘春会满脸笑容地对记者说:“今年的蚕茧行情好,每公斤蚕茧可卖30元,今年已卖得2万多元,很快就可以还清建房贷款了。”

  为尽快恢复生产,平南县育梧村白庙屯村干部胡善坤等几个人,灾后不久就专门到桂林、恭城等地取经,学习发展多种产业和观光农业的经验。回来之后,村里悄悄发生了变化。据该县官成镇党委书记方向文介绍,育梧村白庙屯原来以种植淮山、桑蚕、中药材等作物为主。现在,村民们在村后山种上了150多亩的桃树,在房屋周边的水田种上了40多亩的蜜柚和夏橙,大力发展多种产业。在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他们重点发展观光旅游业。在桃花盛开和桃子成熟的季节,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给当地群众带来了不少收入。

庞革平 刘婷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