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北京车展,全球年度压轴大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2日00:03 环球时报

  

北京车展,全球年度压轴大戏
北京车展上的一款概念车吸引了众多参观者。中国人终于可以不出家门就欣赏到国际A级车展了。在国内外众多媒体关注中,2006北京国际车展于11月19日正式拉开帷幕。此前,多家国际大牌汽车厂商首次将北京车展定位为全球A级车展,这也将成为全球A级车展的年度压轴大戏。

  北京车展彰显国际化

  在1990年北京车展首次登场时,参展的品牌用十个手指头就能数得完,面积不过2万平方米。而本届北京车展的展览面积已经达到12万平方米以上,参展厂家来自20个国家,总共达1500家,共有572种车型集体亮相。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本届车展上,跨国公司全球首发车型达到6辆。此前,北京国际车展刚被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宝马集团、大众集团、福特集团、通用集团、丰田等汽车公司总部定位为全球A级车展,与底特律车展、日内瓦车展和东京车展等达到同一级别。超过6000多名国内外记者报道这场汽车盛宴,规模甚至超过了F1赛事。

  据权威部门预测,今年中国全年汽车销量将突破700万辆,将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汽车消费国,超过美国也只是时间问题。任何一个汽车厂商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也是为什么北京车展能在不到20年内一跃成为国际A级车展,而像美国底特律车展、法国巴黎车展、德国法兰克福车展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

  对这届北京车展,各国媒体都给予了很大关注。《金融时报》的文章称,北京车展是这么多国际车展中,品牌分布最为平均和齐全的一个。因为“在欧洲和美国的车展上,经常是本国汽车制造厂商为主打:法兰克福车展就是德国品牌的天下,底特律车展上美国品牌是主力,东京车展自然是日系品牌占主体。由于中国自己的汽车工业尚未发展成熟,所以合资和外国品牌在北京车展上唱主角。”而正是因为在中国,大家都是“凭实力说话”,因此“北京车展能非常清晰地看出这些汽车品牌在国际上的真实差距”。《纽约时报》的报道也称,现在在中国市场上竞争的品牌比世界第一汽车大国美国还要多。

  国际化中突出中国元素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全球的汽车制造厂商越来越注重了解中国消费者的喜好和趣味,把它们体现在产品中。美国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甘文维认为,中国市场的价格已经越来越接近国际市场,以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在本届北京车展上,除了“中国元素”得到强调,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崛起也是一大看点。《环球时报》记者在展馆中碰到了一位来自法国电视一台的记者。法国电视一台每周日的上午有一个1小时的汽车节目,尚先生说,他们将在这个节目里向法国观众介绍北京的国际车展,时间大约为3-4分钟。在做汽车行业报道的五年里,尚先生去过世界上所有大型车展,那些大牌厂商的名车已经不再能吸引他。尚先生表示,他这次来北京,最让他感兴趣的是中国的自主品牌。与欧洲的汽车相比,他认为中国汽车的价格相当低,非常有竞争力,但是款式大多缺乏创新,技术上也不是很先进。这位法国记者拿出他在车展上搜集的一大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宣传资料,指着其中一款车说,“像这种车在欧洲早就过时了。但是由于其价格惊人低廉,所以可能还是有人愿意买。”他相信,中国自主品牌进步会非常迅速,5年以后会在国际市场上有更好的表现。记者发现,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展台前经常能够看到外国的记者和参展商在仔细观察,人数甚至超过中国记者。一位来自俄罗斯的记者不仅自己坐进一个中国品牌的新车型里亲身体会,还对汽车很多细节进行了重点拍摄。

  18日的《纽约时报》称,世界跨国汽车制造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纷纷飞赴北京“坐镇”车展,就是为了近距离观察越来越具有竞争力的中国汽车制造商们。文章称,“这些中国企业从一些不怎么知名的中国中小城市起飞,正在蚕食着被合资和外国品牌占据的中国汽车市场。虽然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企业还没有强有力的营销手段、品牌优势和分销网络,但是在中国市场上,他们成为控制成本和价格的主导力量。”

  北京车展还有一些不足

  虽然中国的车展和中国汽车市场一样成长迅速,但是与国际著名的车展相比仍有差距,发展并不平衡。《金融时报》评论认为,在北京车展上,人们更加关注的是那些大牌豪华车、跑车甚至漂亮的车模,对车展的技术说明热情不高。而在国外车展上,人们关心的多是实用车型甚至汽车配件区,连普通的消费者都愿意参加技术说明会,因为个个都是行家里手。“从这点来说,还停留在‘看热闹’阶段的北京车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条路也就是中国汽车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道路。”

  除此之外,会展的组织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几个展馆看完,尚先生还有些不过瘾的感觉。他说,欧洲或美国的车展上,全球首发车型一般都在50-60个左右,而且以概念车为多。“就好像时装发布会,欧洲和美国的车展是各厂家展示其对未来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预测的舞台。北京车展给人的感觉是理念还不够超前,前瞻性比较弱,个性化也不够突出。”对于媒体日的采访,尚先生感到有些遗憾。他说,“这里人太多,噪音太大,展车之间的距离太小,对我们这样的电视记者来说,工作起来很不方便。”▲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薛 蒙 本报记者 段聪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