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警惕知识产权变成技术霸权(一己之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2日00:03 环球时报

  最近,北京车展使汽车成了社会的热门话题。南方一家媒体的资深驻美记者披露了在美国智库一次研讨会上的见闻:哈佛大学能源技术创新项目主任盖勒格博士作主题演讲时,毫不留情地批评西方汽车商缺乏环保意识,一些与中国合资生产的汽车,从车型到技术都比国外大致要落后20年。即便是国外已强制实行的环保技术,在中国投资的一些外国汽车企业至今仍然很不情愿向中方转让。

  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为什么会这样呢?据悉一个重要原因是外国汽车商只看重中国的汽车市场,但不愿看到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害怕中国企业掌握技术后形成竞争能力。所以,哪怕环境会遭到破坏,他们也只肯向中国推出陈旧过时的技术,宁可对旧式发动机进行改进,也不愿使用在欧美市场已被强制使用的更环保的新型发动机。

  值得警惕的是,知识产权正在变成某些西方企业为了维护技术霸权的一种手段。为了维护自己的竞争优势,便不惜在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推出低环保技术的汽车。这种做法显然只具有所谓的“商业理性”,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却是很不明智的。“空气无国界”,排放在中国的不达标的汽车废气,终有一天会蔓延全球,汽车废气污染等引起的臭氧空洞、温室效应、冰川融化等后果,终将由全人类共同承担。

  如此局面足以提醒人们对技术霸权进行反思。妥善保护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问题,以鼓励发明创造,这在许多国家都已经写入法律。

  然而,当前一些过于苛刻的保护做法,却在制造着这样一个悖论:保护知识产权原本是为了鼓励发明创造;鼓励发明创造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从中获益;而循着当前保护知识产权的普遍做法,却又使多数人无从获益——至少是获益的代价非常昂贵,就如同围绕汽车环保技术正在发生的故事一样。

  更极端的例子还不在此而在制药业,譬如前些年曾有39家制药公司联合起来与南非政府打官司,抗议南非政府仿造和进口仿造西方大公司的治疗艾滋病药物。当然,那场诉讼最终以制药公司抵抗不住普遍的道德谴责、舆论压力而收手。但是,不问形势如何,不管外面是否“洪水滔天”,只一味抓着自己的技术专利不放,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的做法,迄今仍然相当普遍。

  据悉,盖勒格博士认为,中国政府应该对这些车商更“狠”一点。多位知名美国能源政策专家的发言也证明了他们与盖勒格博士有着相似的看法——这种来自西方人士的批评,也已经足够证明西方汽车厂商的做法已经有多么过分,其把持技术霸权的行为是多么地不得人心。

  因此,认真保护知识产权固然是十分必要的,但如何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反对技术霸权、反对过度的技术垄断,是一项亟须寻找对策的难题。当前过于苛刻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已经成为一把不折不扣的双刃剑: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人类的创造力,促进了社会的整体发展,但同时也已经“过犹不及”,乃至已经形成某些误区,成了套在后发者、弱势者脖子上的绳圈,在窒息着后者的发展。从人类整体的发展和福祉看,这并不是一种很可取的做法。“拔一毛可利天下”而不为,不智者也。▲

郭之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