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心脑血管病成头号杀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2日06:08 山西晚报

  今年1-9月,全省艾滋病感染者为328例,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两例;全省11个死因监测点报告死亡病例6747例,以心脑血管病死亡人数最多。昨日,2006年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总结会议举行

  11月21日,2006年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总结会议召开。会议上,省卫生厅对我省今年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行了总结,今年1-9月,全省艾滋病感染者为328例,与去年同期

相比感染人数增加了两例;全省11个死因监测点死亡病例以心脑血管病死亡人数最多。同时,会议还对2007年的部分工作进行了提前部署。

  >>艾滋病

  有向普通人群渗透的趋势

  今年1-9月份,全省11个市报告艾滋病感染者328例,与去年同期的326例HIV感染者相比,感染人数增长了0.61%,死亡人数有所下降,从去年同期的136例下降到今年的72例。从总体情况来看,我省的艾滋病疫情还是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1995年,我省发现了首例艾滋病感染者,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共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1890例。男性1170例,女性720例。其中,艾滋病病人864例,死亡538例。运城市依然是全省的重疫区,占艾滋病感染者的60.11%。而发病年龄还是以青壮年为主,20岁-49岁年龄段占总感染人数的80.71%。

  以往,我省艾滋病以血液传播为主要感染途径,今年,经性和静脉注射毒品传播的比例有所上升。1995年至2005年,我省艾滋病总疫情经性传播占13.12%,而今年1-9月份新发现的HIV感染者经性传播的占18.29%;总疫情静脉注射毒品感染者占6.08%,而今年1-9月份新发现的HIV感染者静脉注射毒品感染占18.09%。另外,前几年发现的HIV感染者多数为献血员、地下卖血者、吸毒人员和性服务工作者等高危人群,但近两年发现普通人群HIV感染者在逐步增多,有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渗透的趋势。

  >>乙丙类传染病

  1至10月共报告7916例

  2006年1-10月,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疫情7916例,无甲类(鼠疫和霍乱)传染病报告。

  在报告的传染病疫情中,乙类传染病6864例,丙类染病1052例。报告发病前五位的病种为:乙肝、肺结核、其他感染性腹泻、痢疾、梅毒。

  以上传染病发病人群按职业分类看,农民居首位,学生其次,工人第三;从传播途径看,血源及性传播占首位,呼吸道传播其次,消化道传播第三。

  截至11月15日,全省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1起,涉及人员1877人,死亡34人。其中,由传染病引起的50起,涉及人员1170人,死亡32人。

  >>乙脑疫苗

  运城应急接种102万份

  今年我省乙脑疫情较前几年同期有所增加,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7月份。截至目前,全省共报告乙脑病例208例,死亡39例,除大同外10个市均有病例报告。

  城市为我省乙脑的高流行区,近几年来,年平均报告病例数占到全省总病例数的40%以上。今年7月13日,运城市稷山县报告首发病例后,7月中、下旬病例数开始增多。截至目前,共报告乙脑病例94例,占全省报告病例数的45.19%。运城乙脑疫情发生后,省卫生厅领导与专家亲赴现场,开展指导工作,应急接种102万左右人份乙脑疫苗,全力救治乙脑患者,开展以消灭蚊虫孳生地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等多项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的扩展与蔓延。

  >>死因调查

  心脑血管疾病居首位

  我省在6个国家死因监测点的基础上,今年又增设了5个省级死因监测点。今年,全省11个监测点已报告死亡病例6747例,其中以心脑血管病死亡人数最多。

  11个监测点报告的死亡病例中,国家级监测点报告4255例,省级监测点2492例。除心脑血管疾病之外,死因顺位排列在前的还有:肿瘤、慢性呼吸道疾病、伤害、感染性疾病。

  >>脊髓灰质炎

  查漏补种工作即将开始

  小儿麻痹是能引起儿童死亡或终身残废的一种传染病。接种脊灰疫苗(也就是口服糖丸)可以有效预防这种疾病。为了巩固我省多年来取得的免疫成果,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省卫生厅决定于12月5日-6日和2007年1月5日-6日开展两轮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活动的目标人群为满2个月(2006年9月30日出生)至3周岁(2003年1月1日出生)的儿童。

  凡在目标范围内的儿童,无论以往免疫接种史如何,不管其居住地与出生地在何处,一律接种两次脊灰疫苗,两次间隔一个月。尤其要加强“零”剂次免疫儿童的强化免疫。在此次接种过程中,每个行政村至少保证一名县级或乡级工作人员(包括卫生人员)参加接种活动。

  本报记者 杨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