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杏坛锣鼓柜 冲刺世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2日06:38 大洋网-广州日报

  

杏坛锣鼓柜冲刺世遗
锣鼓柜又叫八音班,因演奏时有一个放置锣鼓的地方而得名。它是顺德民间音乐形式,类似北方的民间吹打乐,已有200多年历史。杏坛锣鼓柜在清代道光年间已名播远近。图为锣鼓柜队伍正进行巡游演奏。
杏坛锣鼓柜冲刺世遗
喧天的锣鼓,悠扬的唢呐,金碧辉煌的锣鼓柜,演绎着杏坛有200多年历史的特色民俗——锣鼓柜风采,而顺德这一特色民间艺术,将可能继杏坛龙舟说唱后“入围”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昨日,记者从杏坛文化站了解到,该站已对杏坛锣鼓柜表演进行录音、资料收集,准备工作完成后将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图 记者叶辉丽 通讯员黄胜尧

  锣鼓柜曾风行一时

  昨日,记者与杏坛文化站工作人员一起,找到了杏坛高赞村“和乐琼楼”锣鼓柜掌板者、玩锣鼓柜近60年的帝叔,了解杏坛锣鼓柜的“前世今生”。帝叔今年81岁,以前在锣鼓柜队伍中玩大钹,后因鼓手不玩了,他也就“转行”当了鼓手,这一当就是几十年。

  记者提出想看看锣鼓柜,帝叔便小心翼翼地揭开盖在锣鼓柜上的帆布。该锣鼓柜是个以镂花木板组嵌而成的长方形亭式可抬动的木柜,高度为1.8米,长宽各1.2米。帝叔告诉记者,它用酸枝、花梨等木料做成一个四边配有柱子,上面配有丝绸绣花的花盖柜子,涂满金粉。记者看到,其顶盖、柱子、周边再饰以雕刻的各种花纹图案,或历史人物、或亭台楼阁,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帝叔说,其年轻时锣鼓柜相当盛行,特别是农村的节庆,热闹非凡。每年从年初一到正月十九是锣鼓柜活动的高潮期,村里的男女老少一大早就会赶到,争相为锣鼓柜演奏助兴。“庙会、神诞等活动时,庙堂的高脚牌开道,锦旗罗伞簇拥,菩萨居中,接着是锣鼓柜,后边还有一班弹奏八音的乐手尾随,浩浩荡荡,相当壮观。”

  民间艺术缺乏“后备军”

  “目前杏坛有7支锣鼓柜队伍,是顺德锣鼓柜保存得最多最完整的。”邓家声告诉记者,锣鼓柜曾因抗战爆发、乡村经济急剧衰退而逐渐销声匿迹。新中国成立后,更是长期没有开展活动。改革开放以后,顺德文化部门动员高赞村的锣鼓柜老艺人重组班子。他们多次参加粤港顺的闹元宵、飘色、柜色等巡游活动。

  尽管如此,时下杏坛锣鼓柜的发展形势并不乐观。“锣鼓柜一般要七八人以上。现在的成员平均年龄都在50岁以上,没有多少‘后备力量’”。而资深锣鼓柜专家帝叔亦说,其队伍中的成员,亦多是其年轻时一齐玩锣鼓柜的同伴,由于不少人年事已高,现在有演出邀请,想组成一支队伍都不容易。

  借申遗发展民间艺术

  和大多数民间艺术一样,锣鼓柜凭的是个人兴趣,村民爱看爱听,年轻人参加的却几乎没有。帝叔担心,随着他们这些老艺人一个个老去,锣鼓柜会不会因此走入绝境。

  邓家声告诉记者,目前杏坛已聘请省里的专家为年轻人培训锣鼓柜知识,但学习的年轻人并不多。而杏坛文化站也已着手锣鼓柜的录音、资料收集工作,准备工作完成将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艺术相当有味道。这几年我们搞锣鼓柜巡游都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前来观看。现在有些人对锣鼓柜这些传统的民间艺术了解不多。通过申遗,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从而实现保护锣鼓柜、开发锣鼓柜的目的。”记者了解到,锣鼓柜申遗是继杏坛龙舟说唱成功入围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杏坛第二批冲刺“非遗”的民间艺术。

  锣鼓柜小知识:

  锣鼓柜内装敲击、吹奏、拉弦、弹拨四类民族乐器,以“柜”为单位,以乐社名称制作锦旗,组成一个演奏班子。演奏者多为乡村及城镇街坊中吹、打、弹、奏的好手。人员组成不受限制,一般以乡村为活动基地,利用晚上集体活动;每逢年节或庙会神诞则组织演奏或上街游行助兴。流动演奏时,由四个挑夫抬着锣鼓柜,前面帅旗引领,旁边罗伞簇拥,柜内放大锣和鼓板等乐器,而大钹等乐器则由演奏人员各自拿在手里乐曲以大小唢呐为主调,吹奏粤曲曲牌、广东音乐、“封相锣鼓”及“西秦”、“大棚”等曲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