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居民社区看病步行不超15分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2日09:27 南方日报

  广东将出台多项利好政策,大力扶持社区医院发展

  独家报道

  五大政策亮点

  各级政府将建立稳定投入机制

  培养全科医生,退休专家下社区

  社区基本医疗项目纳入医保

  零差率销售药品,试点医药分开

  与大中型医院分级医疗双向转诊

  为破解市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今天,广东将召开全省社区卫生工作会议。记者提前独家获悉,我省将出台多项利好政策,大力扶持社区医院发展。

  到2010年,全省居民步行15分钟行程内可以在社区医院看小病,实现“小病在社区、防病在社区、健康在社区”,便捷又经济。2008年,珠江三角洲所有地级以上市和其他有条件的地级市要力争提前实现规划目标。

  【尴尬现状】

  患者看病爱挤大医院仅一成多选社区医院

  “大病小病全往大医院跑,看病怎能不难不贵?”专家表示,目前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优质资源过度向大医院集中,80%的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为20%的人群服务。这是不正常现象。

  但是,社区医院在现实中却面临“尴尬”:居民看病就是不图这方便,宁愿费时耗神去大医院。调查显示,多数患者倾向到大医院看病,选择社区医院的只有一成多。

  老百姓对社区医院普遍不“买账”,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投入不足,其医疗设备差、医生水平低。不少社区医院因为待遇差,“留不住本科生”。另外社区医院没有被纳入医疗保障的范围,也是重要原因。

  【五大利好】

  政府投入“强健”社区医院揽人给物提高其医疗水平

  记者昨天获悉,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我省将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扶持社区医院发展:

  问题:不少社区医院设备简陋

  利好:政府提供房屋设备补助

  各级政府将加大投入力度,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投入机制。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位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地方政府要提供必要的房屋和医疗设备,对业务培训给予适当补助,并根据社区人口、服务项目和服务数量、质量及相关成本核定经费补助。

  各地要积极探索收支运行管理机制,有条件的可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从明年起,省财政将对我省东、西、北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给予一定的补助。

  问题:社区医院医疗水平差

  利好:鼓励离退休专家“下社区”

  政府将加强高等医学院校的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科教育,积极为社区培养全科医师、社区护士。鼓励大学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在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鼓励离退休专家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原单位要保持其离退休待遇不变。

  问题:社区医院看病不能报销

  利好:社区看病将被纳入医保

  各地要通过积极扩大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内的基层医疗机构定点范围,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基本医疗项目纳入支付范围,并适当降低参保人费用自付比例等措施,尽快实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计算机联网,引导参保居民在社区医院解决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问题。

  问题:社区医院看病不太实惠

  利好: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药品

  据悉,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收入不得与服务收入直接挂钩。各地区要采取有效办法,鼓励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生产、供应质优价廉的社区卫生服务常用药品,开展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药品和医药分开试点。要逐步弱化药品收益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补偿作用,降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销售药品的加价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优先采购和使用廉价药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

  问题:大医院难止“抢食小米”

  利好:小病与康复治疗在社区

  不少人提出,社区医院跟大医院的职责怎么划定?会不会导致大医院“大鸡也抢小米”?

  据悉,我省将改变过去的三级城市医疗体系,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两级城市卫生服务体系。这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服务模式的重大变革。

  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优势互补,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大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服务模式。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承担大中型医院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

  试点成效

  深圳公明街道率先实现“一社区一社康点”

  平均费用50元15万人“绑定”首诊

  “这里方便又实惠!”昨晚,在公明街道西田社康中心,就诊的当地水源厂员工董海莲大姐告诉记者,她头晕不舒服,来到离工厂十分钟左右路程的社康中心,凭劳务工医保卡查了血,打了针,还打了两瓶点滴,原本去大医院要60多元,现在仅花了20多元。

  据介绍,作为全国试点的深圳市宝安区公明街道,已经建立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站)23个,社区医疗服务站4个,在全省率先实现“一街道一社康中心,一社区居委一社康站”的目标;仅今年1至9月,来社康中心的诊疗人次同比增长32.22%,平均处方费用50.29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92%。

  【接诊】

  每天近百患者前来“报到”

  宝安区公明街道总人口近6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0958人,暂住及流动人口近58万人。今年3月,由宝安区政府、深圳市卫生局承担,在该街道开展了“国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重大疾病社区防制适宜技术实验性研究”的综合试点工作。

  西田社康中心主任王贤初告诉记者,现在每天接诊的患者在80—90人左右,早几个月可达100—120名患者,感冒、外伤的患者居多,因为地处工业区,中心接诊的患者以外来务工人员居多,也有不少老人、小孩等本地居民前来就诊。

  对于费用,王贤初表示:“我们中心的平均费用为每人次35元左右,要是去医院,费用肯定多得多;我们会对慢性病人和老年人定期上门服务,现在老人们组织外出活动,都会让我们的工作人员担任他们的陪护,家有喜事也会邀请我们参加。”

  据了解,公明试点的社区首诊制,规定了“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为患者第一接触点”。这一制度全面实施后,目前已有近15万人(劳务工医保13万人,居民合作医疗2万人)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实行了“绑定”首诊。

  【模式】

  双向转诊让居民省钱省心

  面对患有大病的患者,社康中心又该怎么办?在公明,“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诊疗模式得到大力推广。

  曾老伯患有高血压,不久前社康中心检查发现他患有脑血栓,社区全科医生迅速帮他通过绿色通道转诊到医院,曾老伯很快进行了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后他又下转到玉律社康中心,由社区全科医生对他进行康复治疗、定期访视,“省钱省心又方便”。

  据介绍,今年以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上转医院病人为2300人次,其中慢性病为120人次,普通门诊病人650人次,劳务工为1530人次,医院下转病人共计2100人次。

  【检测】

  居民抬脚就到社康中心体检

  以前抽血检验需要到很远的医院,然后排队也花去很长一段时间,而从今年9月以来,社区居民出门来社康中心即可进行检验了。

  据了解,为了充分利用医院现有的检验资源,当地在医院检验科的基础上成立了社区检验中心,实行“社区取样,中心检测,结果返还”的办法,做到了医院和社康中心的资源共享。自今年9月份开展以来,“社区检验中心”深受社区居民和外来劳务工的欢迎,到目前为止,已有300多位社区群众享有了这项服务。

  本栏撰文:本报记者 陈枫 唐毅

  图:

  广州一家社区医院举办专家义诊,居民们排队挂号。 资料图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