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热爱生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2日09:35 上海青年报

  ■文/李平

  政治家列宁虽然工作极其繁忙,可是对文学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他一再提到俄国作家谢德林、果戈理、屠格涅夫、托尔斯泰、车尔尼雪夫斯基……他说过:《怎么办》这样的小说看五遍还不够。我们可以想象列宁用手托着硕大的头颅、发着浓重的卷舌音、不时爆发出富有感染力的笑声的形象。在逝世的前几天,列宁请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在病榻边念了

一篇美国小说,那就是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并对此表示了赞赏。

  列宁喜欢《怎么办》,除了作品的艺术性之外,主要是男主人公令人惊讶的个人意志和毅力:他甚至用睡在带铁钉的椅子上的自虐方式来锤炼意志。这种献身理想的决心,在革命时期的列宁看来无论如何是可贵的。《热爱生命》叙述的是一个更为让人心颤的“北方故事”:阿拉斯加的淘金者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饥饿的重围下奄奄一息。恰在这时,出现了一只同样饥饿和患病的狼。于是,人和狼之间展开了一场持续的既充满危险又绵软无力的搏斗。最后,主人公在多次感到灵魂和肉体已经分离的情形下,硬是凭着求生意志咬断了狼的脖子,留下了自己的生命。病榻上的列宁喜欢的,一定是这种使人震慑的精神力量。但如果我们有耐心把杰克·伦敦的传记看完,就会发现列宁欣赏的小说家在现实中其实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他出身穷苦、从幼年起就不得不靠出卖体力来养活自己。他当过牧童、报童、工人、水手,他入过狱、考进大学后很快又辍学,并加入了阿拉斯加淘金者的行列,最后却因病空手而归。由于积累了许多“北方”的素材,那以后他便埋头写作,打算成为“出卖脑力劳动”的职业作家。开头的时候,他的稿子被一再退稿,直到有一天终于拿到了为数五元钱的第一笔稿费,从此便一发不可收。可是,他在创作高峰期却像自己的另一部小说《马丁·伊登》中的主人公那样,自尽了!

  杰克·伦敦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在精神世界里挣扎的复杂人物(《热爱生命》所表现的只是这种挣扎的一个阶段),这种复杂是合乎逻辑和统一的。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是,杰克·伦敦是哲学思想的沉迷者。他对康德、黑格尔、斯宾塞、马克思和尼采这样一些既矛盾又交织的哲学情有独钟。于是最终,一个在物质极度匮乏、命若游丝境地中选择“热爱生命”的人,在富裕、功成名就的境况中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死”———他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还是没有想明白。这里,也就让我们对心理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理论产生了怀疑:不是说,作品是作家潜意识的升华;不是说,作家不同于精神病患者就在于他们有宣泄的渠道;不是说,“维特死了,歌德活了”吗?然而……

  病榻上,列宁听到的是一个个文学词语,他由人及己,为人物的精神力量所感动。他怎么也不会去想———当然也没有精力去想———杰克·伦敦已经自尽去世好多年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