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谨防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集体失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3日13:08 大众网-农村大众

  11月21日,记者在《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研究成果与新书发布会现场,专访了该课题组组长叶敬忠教授。

  叶敬忠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关注。然而,在轰轰烈烈的新农村建设讨论与行动中,我们听到的主张和建议几乎都来自两个群体,首先是官员,从高官到村官;其次是专家,从著名学者到普通研究人员。而农

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最终受益者,却在这场关乎自己家乡建设和自身利益的新农村建设中集体失语了。

  虽然农民在理论上被一致认为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但当前的现状是,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成了他们建设家乡的“代言人”。丧失话语权的农民不可能真正参与新农村建设,没有农民声音的新农村建设也必定是纸上谈兵。这在实践中已经显露出某些端倪。有的地方就出现了“好心办了坏事”的情况。因此,不管是研究人员还是决策层都有必要知道,农民是如何理解新农村建设的,他们面临着什么困难,在新农村建设中他们的期望和真正需求是什么,对于学者和官员们正在热烈讨论的问题,他们的认识和态度是怎样的?

  叶敬忠说,我们感觉到农民眼中的新农村建设和媒体宣传的有很大不同。农民对新农村的理解要简单、具体得多,并且集中在住房的规划与改造、生活水平与经济条件的改善、村庄环境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改进等几方面。农民更关注新农村建设的五项要求中的“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农民当前改善生活、生产条件的迫切要求。

  另外,我国有上百万个村庄,每个村庄都有各自的特点,势必存在不同的建设需求。即便是在同一个村庄,不同性别、文化程度,不同年龄段、职业的人,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都会存在很大差异。何况,新农村建设涉及许多利益相关者,如各级政府官员、技术专家、村庄管理者、农户、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在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对新农村建设的预期、建设内容和建设模式等方面的不同看法。调查之前,他对这种多元性的存在只有模糊的感觉;叶敬忠说,调查之后,他认为,如果我们不能正视这种多元性,并且在实践中真正满足这种多元性,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就可能出现难以挽回的被动局面。

  叶敬忠说,说到底,农民的最大期望还是能还给他们国民待遇,让他们能享受到与城市人相同的“关怀”,让公路、桥梁、学校、医院都不仅仅为城市所有。

  (董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